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定调新型城镇化建设方向后,我国钢材市场正经历供给结构优化与需求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随着城中村改造、地下管网升级等基建项目加速落地,叠加全球产业链重塑带来的出口韧性,2025年钢材行业展现出供需两端协同修复的积极信号。本文结合最新政策导向与经济数据,深入解析钢材市场的核心驱动力及其未来演进路径。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钢材行业市场供需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研究分析报告》指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将城镇化战略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重点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地下管网更新工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1-5月我国基建投资同比增速达10.4%,制造业投资增长8.5%,两者合计拉动钢材需求占比升至64%。值得关注的是,房地产新开工面积虽同比下降15%,但降幅较去年同期收窄7个百分点,显示行业触底企稳迹象。
在"创新、宜居、韧性城市"建设目标下,基建领域对高强度螺纹钢和优质板材的需求持续攀升。以地下管网改造为例,单公里市政工程钢材消耗量较传统项目提升20%-30%,带动建筑用钢标准升级。同时,超长特别国债与专项债加速发行(合计规模达5.7万亿元),为下半年基建投资维持8%以上增速提供资金保障。
面对贸易摩擦加剧的外部环境,我国钢材出口量逆势增长8%,1-5月累计达4847万吨。亚洲新兴经济体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越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价格较中国产品溢价超10%,凸显成本优势。热轧卷板出口价差(中国vs美国)保持375美元/吨的显著梯度,预计全年钢材出口量将突破1.2亿吨,占全球贸易总量比重升至28%。
从结构看,高附加值板材出口占比提升至45%,反映产业向中高端转型成效。尽管欧美市场受保护主义影响出口受限,但东南亚、非洲等区域增量填补缺口,形成多元化市场格局。这种结构性变化有效对冲了外部风险,使钢材出口贡献率稳定在需求总量的12%以上。
钢铁企业盈利水平呈现V型反转态势,1-5月黑色金属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达316.9亿元,同比增幅超400%。成本端铁矿石价格下跌18%,而钢材售价仅降6%,吨钢毛利较去年同期扩大200元/吨。目前全国247家钢厂盈利率稳定在59%,达到近三年峰值。
产能调控政策持续发力,发改委明确要求"严禁新增产能+有序退出低效产能"组合拳。尽管上半年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6%至4.32亿吨,但行业自律机制强化使供给释放趋于理性。下半年在环保限产与利润驱动间形成微妙平衡,预计全年粗钢产量将微增0.8%,维持7.2亿吨左右规模。
综合测算显示,2025年国内钢材需求量约11.6亿吨(同比+2%),供应端受环保限产影响仅增长1.5%至11.1亿吨。叠加出口增量480万吨,全年将形成约500万吨的供需缺口。这一格局支撑螺纹钢期货价格中枢上移至3200元/吨,较上半年底部反弹超10%,呈现"淡季不淡、旺季更强"的价格修复特征。
结论:行业进入质量驱动新周期
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与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钢材市场正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阶段。基建投资韧性支撑需求端稳步复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行业盈利基础,叠加出口竞争力的结构性优化,共同构筑价格中枢上移的坚实基础。展望下半年,钢铁行业有望迎来供需紧平衡下的量价齐升行情,成为制造业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数据截至2025年7月)
更多钢材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钢材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