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全国最大负荷突破15亿千瓦,火电重点企业业绩增长超36倍
当前正值迎峰度夏关键期,我国电力系统面临极端高温考验。国家能源局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7月16日全国电网最大负荷首次突破15亿千瓦大关,较去年同期增幅达3.8%,16个省级电网年内已36次刷新历史峰值。在电力供需紧平衡背景下,火电作为基础电源承担起保供核心角色,行业政策环境与重点企业经营表现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入夏以来我国遭遇大范围极端高温天气,7月4日-16日期间全国最大电力负荷三次刷新纪录。截至最新统计,天津、冀北等16个省级电网累计36次突破历史峰值,反映火电在顶峰时段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2%,6月增速虽小幅放缓但仍保持1.1%正增长。为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各地加速推进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甘肃等地已出台容量电价机制等政策组合拳。
受益于煤炭市场价格中枢持续下移,2025年上半年火电行业盈利水平实现大幅提升。Wind数据显示,在12家发布业绩预告的A股火电上市公司中,9家净利润同比预增,1家减亏。以某中部省份火电龙头为例,其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达1.8亿-2.2亿元,同比增长3600%-4423%;另一华东区域电力企业净利润更突破17亿元大关。多数企业将业绩增长归因于燃料成本下降,通过优化采购策略、拓展长协煤渠道等举措,有效对冲了夏季用能需求激增带来的运营压力。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2025年甘肃等地率先探索容量电价机制,明确煤电机组每年每千瓦330元的补偿标准。分析指出该政策将有效改善火电厂投资回报预期,预计全年新增核准煤电项目规模将达60GW-70GW。行业专家预测至2030年,随着新能源装机占比提升,火电将逐步转向调节性电源角色,容量电价收入或贡献近半主营业务收益,其盈利模式正从单纯电量竞争向"容量+辅助服务"多元化结构转型。
在极端气候与能源转型双重挑战下,2025年中国火电行业展现出强韧发展态势。政策端通过电价机制创新与保供体系建设持续优化运营环境,企业端凭借成本管控能力实现业绩突破。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预计火电将在保障电网安全、促进新能源消纳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行业价值重估进程有望持续推进。当前15亿千瓦级的负荷考验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标志着我国能源保供体系正向更加智能高效的方向迈进。
更多火电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火电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