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我国交通网络持续优化升级,铁路运输领域正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与国铁集团联合发布的政策文件,全国铁路客运将于2025年10月起全面启用电子发票系统,标志着纸质报销凭证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这一变革不仅涉及超4亿年度铁路出行旅客,更对铁路重点企业及行业生态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铁路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自2025年10月1日起,全国铁路旅客运输将彻底告别纸质报销流程。根据政策过渡安排,2024年11月至2025年9月为"双轨制"运行期,在此期间旅客仍可申请纸质凭证。截至当前(2025年9月),系统已累计完成超3.2亿张电子发票的测试验证,覆盖全国所有高铁及普速列车线路。
为兼顾数字化进程与人性化服务,铁路部门特别强化线下支持体系。旅客可通过车站售票窗口、自助终端获取"扫码开票单",经身份核验后通过12306App远程开具电子发票。数据显示,该模式已帮助超过65万老年及脱网旅客顺利过渡至电子化流程。
新规明确将退票费、改签费用纳入电子发票范畴,购票人(代办人)可凭乘车人身份证件或订单号,在车站窗口申请开具完整票据。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团体票(含旅游/学生票)、应急车票及跨境运输仍沿用原有凭证体系,确保特殊场景服务连续性。
旅客可通过12306平台或个税APP查询下载发票,并享有在开具时限内(行程结束或业务办理后180日内)3次免费信息更正服务。该机制有效解决了企业财务对账难题,据行业测算可减少约45%的票据争议纠纷。
此次改革标志着我国综合交通体系正式迈入全领域电子发票时代。从行业数据看,铁路电子客票自2020年推行以来已节约纸张消耗超1.8万吨,本次升级将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约7亿元/年。随着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和区块链技术的深入应用,未来铁路运输在票据管理、信用体系构建等方面将持续释放数字化红利。
以技术创新驱动铁路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的电子发票全面推行,不仅是铁路行业响应"双碳"战略的具体实践,更是交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通过整合线上线下服务网络,优化企业与个人用户的报销流程,我国铁路系统正朝着更高效、更绿色的服务模式稳步前进,为构建智慧交通新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更多铁路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铁路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