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临近,全国高速公路日均车流预计突破6200万辆,其中小客车占比近九成。面对超1250万辆/天的新能源汽车出行量(占总流量20%),充电桩市场正面临年度考验。数据显示,全国三分之一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将处于满负荷状态,而大功率充电设施普及率与智能调度策略成为行业突围关键。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充电桩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指出,今年双节期间,9月30日13时起新能源车充电需求开始攀升,晚22-24时出现首次高峰;10月1日7时后流量激增,持续至19时形成全天波峰。返程时段(10月6-7日)每日10-21时将保持高位运行。沈海高速、长深高速及京沪高速服务区充电桩使用率预计达到峰值,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充电量或创历史新高。
为提升效率,全国多地加速布局超充设施。山东淄博的超级快充桩实现15分钟补能,单日服务量提升3倍;江苏南京在沪蓉高速服务区新增12台120kW充电桩,使排队时间缩短60%。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我国计划到2027年建成超10万台大功率充电桩,并对节假日期间利用率超40%的站点实施优先改造。
国网智慧车联网平台通过技术手段优化充电流程:9月29日至10月8日试点“充至80%-90%赠优惠券”政策,引导用户减少长时低效补能。同时,在京沪、沈海等30个重点服务区部署移动充电桩并推出分时段电价,单车平均充电时长有望降低25%。北京新增的5座超充站(含高速服务区及城市节点)单日可服务约1万辆车,最大功率提升至480kW,部分车型补电时间压缩至10分钟内。
宁波慈城服务区通过配置82个充电车位和超级充电桩(功率达普通桩8倍),单日服务能力突破5000辆次;电力部门还部署移动储能车应对突发需求。江苏等省份针对潮汐车流制定差异化方案,如在通州环球影城周边新增超充站,覆盖文旅消费场景。此类区域性精准布局正成为行业标准化建设参考模板。
2025年国庆假期充电桩市场的表现,既暴露了高速服务区供需失衡的痛点,也展现了大功率技术、智能调度和区域化基建的突破性进展。随着政策对充电设施改造力度的加大(如2027年10万台目标),行业正通过技术创新与运营优化实现“双轮驱动”。未来,充电桩网络将更紧密地嵌入交通出行场景,在节假日等特殊时段保障绿色出行效率的同时,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升级。
更多充电桩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充电桩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