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核心数据亮点:全县鲜栗产量突破2.1万吨,总产值达4.3亿元;品牌价值跃升至48.6亿元
秋日的南粤大地,东源板栗以饱满的姿态铺展着乡村振兴的新画卷。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标杆产业,这片土地上的板栗不仅承载着千年农耕智慧,更在技术创新与规模化发展中焕发新生。从田间到餐桌,每一颗栗果都在诉说着现代农业的蓬勃活力。
截至2024年底(注:根据2025年最新统计),河源市东源县鲜栗总产量已达到1.98万吨,较五年前实现跨越式提升。到2025年,这一数字预计将突破2.1万吨,总产值同步攀升至4.3亿元,品牌价值更从37.8亿元增长至48.6亿元。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东源板栗产业在标准化种植、深加工技术及品牌化运营上的全面升级。
东源县地处粤北山区生态功能区,独特的“春夏湿热同步、秋季光温互补”气候条件,为板栗提供了理想生长环境。当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达2.5%以上,疏松肥沃的土层结构使得产出的板栗果肉粉糯香甜,蛋白质含量比普通品种高出18%,成为其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重要支撑。
东源县通过“板栗+科技”模式推动产业升级。2023年引入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和无人机授粉技术,使单产提升15%;自主研发的去壳分级生产线将加工损耗率降至4%以下。此外,“板栗基因库”的建立为品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当前主推的“东栗8号”新品种出肉率较传统品种提高23%,抗病能力增强,成为农户增收关键。
东源县已形成完整的板栗产业闭环。6万亩种植基地中,“43公里板栗种植圈”串联起18个专业合作社;县域内5家深加工企业开发出板栗速食产品、保健饮品及休闲零食,其中“板栗慕斯”等创新品类占总产值比重达27%。2025年新建的冷链仓储中心使鲜果保鲜期延长至45天,进一步打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在船塘镇,“板栗文化节”已成为年度盛事,带动乡村旅游收入突破8000万元。从传统菜式“板栗烧肉”到现代甜品“栗香流心月饼”,本土美食与产业深度融合。数据显示,2024年全县农民人均板栗相关收入达6800元,占可支配收入的35%,真正实现了“小栗子撬动大民生”。
东源板栗的未来图景
从历史积淀到现代创新,东源板栗产业正以数据化管理、技术化支撑和品牌化运营构建起乡村振兴的新范式。2025年的丰收不仅是产量与产值的增长,更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当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片土地上的每一颗栗果都在续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注:文中历史数据基于2024年统计,2025年预测值经行业模型测算)
更多板栗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板栗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