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汽车蓄电池在机遇和挑战中迅速发展

国内汽车蓄电池在机遇和挑战中迅速发展

2011-01-01 09:44:00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进一步扩大,铅酸蓄电池更换频率非常高。因此,该市场还表现出一种循环的需求模式,这将进一步刺激铅酸蓄电池产品在该领域的消费。

    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给蓄电池行业带来空前的机遇,过去10年蓄电池总产量平均增幅高于德、美等发达国家。目前,我国蓄电池消费主要集中在汽车市场和摩托车市场,两者占据大部分比重,消费份额为74%;电动自行车市场占8%;出口占7%,其他用量占11%。

    我国铅酸蓄电池的市场需求以每年15%~40%的速度增长,产量连续多年超过3000万千伏安时(kVAh)。蓄电池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也促使行业发展加快,蓄电池生产企业数量增多,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由于铅酸蓄电池具有成本低、技术成熟等优势,在近期国家产业发展中仍将占主流地位。在我国电池行业“十一五”发展目标规划中,到2010年铅酸蓄电池的发展目标为6679.2万kVAh。
   
    挑战严峻

    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出于保护本国环境的考虑,早已限制铅酸电池制造业在本国发展,转而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采购。目前,我国已成为最大的铅酸蓄电池出口国。铅酸蓄电池出口退税政策在2006年被取消,出口市场竞争力降低,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严重亏损甚至面临倒闭,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企业兼并重组以及行业重新洗牌。

    曾经具有中国本土优势的汽车蓄电池行业,目前面临着外资企业的严峻挑战。跨国蓄电池公司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美国江森自控公司、索尼、三洋、日立等知名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了蓄电池生产基地,还将市场从大城市逐步拓展到中小城市。NEC、博世等以生产软件与电器为主的企业也开始将业务触角延伸到蓄电池生产领域。跨国公司涌入,使国内蓄电池生产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虽然国内一些蓄电池企业产量很高、规模较大,但是大而不强,80%以上的产品徘徊在中低端,而在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领域的竞争力还非常薄弱。
  
    发展加快
  
    目前,国内大多数蓄电池生产厂的设备利用率已经超过90%,有的甚至达到100%。以风帆、骆驼、统一为代表的汽车蓄电池企业产量稳步增长,启动用蓄电池产量分别达到544万、196万、230万和52万kVAh,其中风帆的产量占行业总额的27.2%。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风帆公司已将年产能提高了15%,还对生产技术进行升级换代,并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测试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技术改进主要集中在功率更高免维护的高端SLA(密封铅酸电池)产品上。扬州华富实业有限公司在扩大产能的同时,研发重点是具有更快放电速度和更长寿命的轻量和高容量SLA电等。

    近年来,通过兼并重组,蓄电池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大型企业发展迅速,产业集中度在40%以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蓄电池行业就开始资产重组与兼并收购。南都蓄电池公司与舟山蓄电池厂实行资产重组,成功将舟山蓄电池厂变为南都公司密封式蓄电池的又一生产基地。紧接着,哈尔滨光宇集团公司兼并安图蓄电池厂,改制后成为光宇延边蓄电池公司。1999年,北京蓄电池厂被北京首创集团收购。2003年,哈光宇集团公司与沈阳东北蓄电池股份公司达成重组协议,哈光宇入主沈阳东北蓄电池股份公司。

    在大型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大量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比如,2003年浙江灯塔集团股份公司被浙江卧龙集团收购,改制后更名为浙江卧龙灯塔蓄电池公司。


 

更多汽车蓄电池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汽车蓄电池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