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需创新发展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需创新发展

2011-01-01 14:39:00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一个汽车产业后增长的年代,后增长年代主要表现为按照国家对于产业调整的要求,不仅仅追求数量的增多,而是追求产业结构和员工素质的进步,这一点是最主要的。

      第一步:企业的创新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商业模型。这样子就可以保证我们的创新能够持续不断,而且不断地更上国际的先进潮流和水平。这个商业模型建立起来以后,我们就可以立足于国际竞争的不败之地,能够有一种机制不断的促进自己去创新,,它不是说我将告诉你应该怎样做,而是自己有一种机制,来使企业进行国际化全球化的变革。那么慧聪汽车配件网为汽车配件的进步和发展做了许多工作,我们希望今后这项工作能够继续的更好的做下去。

      第二步:创新与品牌要结合起来。这一点要在产品上表现出来,这是第一步。因为现在我们创新主要是以产品为主,实际上我们对于产品的创新要求这是第一步。

      第三步:是产品制造流程的创新。我们要在产品流程重组改造当中,使企业更能够在全面的管理方面提升一大步,这是第二步的创新。

      当然在创新这个问题上,我们还得就产品分类来说,传统产品就没有创新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我们刹车片就有很多创新的地方,要改进的地方,来提高我们的能力,效能,防止利用有害物质,比如石棉等等,所以传统产品也有很多要改革要创新。我们还有很多新能源(车)零部件现在要逐步的进来了,我们要建立一套新能源零部件体系,现在整个新能源汽车属于起步试放阶段,还没有进入到产业,这一套体系以后要建立起来。所以今后的两套体系:一套新能源体系;另一套是现在传统优良的汽车体系,但是这两个体系不矛盾,都是为了汽车产业的进步。而且现在来看,传统汽车产业的改进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包括内燃机汽车动力,发动机的改进。目前我们属于零配件生产的低级阶段,地震带的边缘了。如果遇到汽车产业的海啸、地震,就可能把我们这些小厂商给甩出去,这个危险是存在的。所以我们要加快汽车产业的转型,转型是有风险的但是同时也带来很大的机遇,转型是另外一种模式的竞争。过去产业的增长靠数量,靠劳动力的增长,现在就要慢慢的变成靠智力靠技术靠创新带来产业的增长。那么这对于所有汽车配件企业来说不是哪一个企业都是一个样,刚才我所提到的三个步骤,转型的三个步骤达到最新的第三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跟国际一些跨国公司平起平坐,这个是很长时间的一个过程。我们的进步不光靠企业,要靠全社会的力量。如果将汽车整个产业比喻成一棵树,树根是零部件,树杈是生产汽车的厂商,那么它的果实是汽车。我们中国汽车整个产业当中我们的根基还不够扎实,一定要根深树才茂,所以我们现在要大力宣传,零部件要加强,在“十二五”当中真正的实现转型。

      我们汽车产业后增长为什么会出现,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比如说今年石油价格的上涨,今年我从年初就已经预计到了,石油的价格最少到130块钱。那么实际今年最高到一百十几块钱,一百二十块钱。现在利比亚、科威特、也门、埃及这些产油国都出现了问题,中东是石油的来源地。国际大概三分之一要靠中东石油的供应,石油价格肯定会继续上涨。由此可能出现第四次石油危机。现在我们国家的电力仍然供不上。日本地震核爆以后,各个国家对核电到底怎么做,还有待商榷。所以这样子我们对石油的需求可能在短期里面不会有很大的增加。因为要转向其它方面的新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天然气等。当然不是说以后不发展核电,可能还在研究当中,但是肯定在一段时期内要做好未来的调整。这样就可能导致电力资源供应比较紧张。现在有的很多地方限电,限电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可能就是产品的限产。目前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产还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物价通胀有各种原因,像煤油电价上涨、人民币升值,这样我们在与国际市场的交流当中,要考虑怎样应付通胀问题,特别是针对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更多汽车零部件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汽车零部件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