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我国关键零部件急需自我研发开拓市场

我国关键零部件急需自我研发开拓市场

2011-01-01 09:07:26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改革开放以来,与跨国公司开办汽车合资企业,实际上是“以市场换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对合资企业股比的控制,由跨国公司来主导合资企业的经营权,就会出现合资企业控制关键零部件的情况,给中国汽车刚刚起步的新能源车套上技术枷锁,最后再度成为一个跨国公司组装基地的结果。

    国家发改委会同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修订征求意见稿)》,对外资投资政策进行修订,拟将外资在中国新投资的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的出资比例控制在50%以内。这是中国主管部门首次明确规定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合资企业的股比。

  实际上自去年起,放开合资比例的讨论就已开始,中国汽车工业经过改革开放30年走到今天,遇到这一问题是必然的,然而,对于整车企业合资,新能源汽车作为中国汽车产业战略规划中的重点,相关部门很自然地选择了通过控制合资企业股比以保持合资企业控制、保持战略主动的政策。

  为零部件合资设限不怕合资比例多少,就怕国内企业不会用,自主品牌企业要增加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和掌控力,这已是业内多年都在呼吁的话题。

  国家给政策,实际上是给了中国汽车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提升的时间,但政策毕竟只是对合资股比起到约束力,如何形成生产力和研发能力还是企业需要自己考虑的问题。

  事实上,在核心技术方面,外资对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垄断非常突出。据国家信息中心200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调查研究》显示,汽油机电控系统国内产量前四名的企业为联电、电装、西门子vdo和德尔福万源,均有外资背景,其中联电的市场份额本土企业不足1%。

  对关键零部件合资设定股比,不仅对跨国公司在华建立新的零部件公司设立了门槛,而且这一限制品种因为涉及广泛,也从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延伸至传统汽车的共用零部件。

  不过,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就合资企业而言,中方股权不低于50%的股权控制,意味着中方分享并主导利润分配的决定权。但如果中外力量对比不同,可能导致实际博弈中双方实际控制领域、程度的不同,很有可能演变为合资股比中方占优,但技术依然由外方把控的局面。

更多关键零部件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关键零部件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