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中国装饰及装修浪费巨额

中国装饰及装修浪费巨额

2012-01-01 11:20:43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在家装业内人士看来,很多业主误把浪费当作了装修必需品,其实只要稍微扭转一下观念就能省下不少钱,还不影响装修效果。一样的房子,用的材料也差不多,为啥人家装修的钱比我省?告诉你,很大一个因素就是浪费。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有关人士曾透露过一个数字,恐怕能让很多人大吃一惊:每年中国由于装饰装修工程造成的浪费超过300亿元。

       买新产品,请比流行慢一拍

       好几位装饰公司的负责人说,有些房主就跟《大腕》里面说的一样,不买对的只买贵的。选购瓷砖,这些房主就倾向于选择牌子响亮的、广告出现频率高的、所谓最新技术的产品,丝毫不顾及自家的设计风格是否适合选用这些材料。

       买什么样的产品是每个业主的权利,可非要和钱过不去就太傻了。其实,新产品的性价比肯定不如经典产品高,而且性能也不如经典产品稳定。

       用一位资深设计师的话说,购买行为要比流行慢一步。他的理由是,往往新推出的产品,不管是卫浴还是瓷砖抑或家具在性能、色彩等要素上肯定有技术不成熟的地方,既然装修就要考虑产品的使用寿命,等这些新产品接受实践验证以后再去选购才是明智之举。


       提前和施工方约法三章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四成网友认为装修浪费的原因是:浪费在工人乱用材料,导致很多好的油漆、木材、地板等都不能用了。


       有这样一个装修业界的旧闻。有些公司装修是按照用材数量计算人工费的,一装修公司为了多赚人工费,不惜把业主家自购的木板都塞到了吊顶里面去了,几年后业主掀开吊顶才发现,原来上面藏满了木板。

       一位独立设计师说,如果现场管理方法得当,5万元里可以节约3000元。这就得看业主会不会盯牢施工方在材料上精打细算,每种建材都要算一算再切割,还要合理使用那些省出来的材料。

       如果觉得拼拼凑凑计算太麻烦,对装修家庭而言,比较公平的办法是事先跟装修公司商定好,各项按面积算费用,比如乳胶漆实际刷了多少平方米就算多少的钱,而不是按照用料多少算钱,这种算法可以迫使装修公司节约用料。

       剩余材料可到网上转卖

       我家的石膏板还多出3块没地方放?电线多出1.5卷怎么办?经常听到装修业主发出这样无奈的感慨。对包清工的装修家庭来说,采购材料的确是件麻烦事,不仅要讨价还价,还得预估采购数量,要是买多了又浪费一笔钱。

       为了减少浪费,朋友朱小姐在选购地板的时候,只比实际面积多买了1个平方米,结果最后不够用。她不仅跑了好几趟地板市场,还因为她选的地板取消促销价而不得不多花钱补货。

       怎样才能尽可能减少多余材料的浪费?首先自然是在选购之前精确计算所需建材数量了。不过,要精确到没有任何浪费那是不可能的。

       乳胶漆还剩下半桶怎么办?要是可以转卖给其他人,未尝不是一种省钱的办法。如今很多家居论坛上就出现了卖多余建材的网友,他们大都是新近装修完的房主,刚装修完发现自家的电线、油漆等建材多出来,就把信息发布到网上进行交易。

       把基础装修利用起来

       张先生今年1月买的房子开始装修了,那个房子是1998年建成的。张先生的这次装修已经是这套房子的第三次装修了。房龄不到10年的房子装修了三次,这在热闹的楼市绝非新闻,有些房子可能装修频率还要高。

       那么前一次装修的哪些东西可以再利用又不影响使用?电线需要全部换掉吗?水管是否真的有必要重做?这些问题恐怕是很多业主特别是二手房业主想要知道的。

       可以利用的基础装修有哪些?很多装饰公司都讳莫如深,毕竟省下来的工程量都可能成为他们的利润。他们不说,咱老百姓自己倒是有不少主意。网友花开阡陌建议对于房子的门窗重复利用,因为原门窗都是做好门套、窗樘的,材料可能比新买的要好,就是样式过时了,其实重新上漆后这些门窗也很好用的,如此一来拆除费用也省下来了。也有网友建议把被泥工切碎的墙瓷砖也利用起来,贴在柜子背后的墙面等角落,这样既不影响美观又省下了一部分瓷砖钱。

更多装饰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装饰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