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转基因引发舆论关注 有无批准种植转基因主粮成疑问?

转基因引发舆论关注 有无批准种植转基因主粮成疑问?

2014-01-01 10:22:07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据中国报告大厅了解,近日有一种说法称,湖南、湖北、广西、吉林4省区存在大规模违规种植转基因玉米和水稻的问题,引发舆论关注。我国对转基因作物种植有何规定?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

  有无批准种植转基因主粮?

  【回应】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目前不允许商业化种植

  针对相关说法,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王红玲4日晚向记者表示:“湖北肯定没有大规模种植转基因水稻;只有一些高校科研人员为了学术科研进行试种,而且面积很小。”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华农教师试种的转基因水稻是经过农业部审批的,面积加起来不到10亩。”

  湖南省农业厅回应称:湖南省历来重视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但目前还未有确切证据表明我省存在大规模非法种植转基因作物情况。省农业厅公开举报电话是073185551980,对于举报线索,一经查实,将对非法种植者依法严肃查处。

  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副部长牛盾4日表示,目前我国并未商业化生产转基因主粮,已批准可用于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品种只有转基因抗虫棉和转基因木瓜,其他的一切种植行为都是非法的。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谢家建介绍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要求,转基因作物需要取得品种审定证书、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才能进入商业化种植。

  对于可能出现的转基因作物,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于发介绍:“非法种植可能是非法环境释放,也可能是非法生产性试验,或者非法生产和应用,针对不同情况,主要依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罚则,依法予以处理。”

  牛盾对记者强调,转基因水稻与玉米的商业化种植是不允许的,政府要依法依规进行调查取证。

  转基因作物如何监管?

  【回应】分5个阶段进行安全评价,已批准种植的要持续监测

  彭于发介绍,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从食用安全和环境安全两个方面展开,按照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申报生产应用安全证书5个阶段进行安全评价,管理制度比较健全。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段武德说,根据2001年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分级分阶段评价管理。

  据介绍,对已发放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转基因作物,要求加强品种审定、种子生产经营、商业化生产、标识等监督管理,杜绝非法生产经营转基因农作物种子和产品的行为。即便是产业化多年的产品如抗虫棉,对新品种安全证书发放也严格进行质量把关,生产应用环节也须持续监测田间棉铃虫抗性发生发展状况和次要害虫的发生发展状况,推动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以延缓害虫产生抗性和控制次要害虫的上升。

  “据我所知,农业部每年制定监管方案,明确监管重点,指导各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针对转基因玉米、水稻、油菜等开展安全监管执法工作。我本人也参加过农业部组织的对各省进行的交叉检查。对含有未批准转基因成分的品种,坚决要求停止试验,并取消3年申报资格。”彭于发说。

  转基因食品有无标识?

  【回应】我国要求对5类17种转基因产品进行强制标识

  彭于发介绍,当前国际上关于转基因标识管理主要分为4类:一是自愿标识,如美国、加拿大、阿根廷等国;二是定量全面强制标识,如欧盟规定转基因成分超过0.9%必须标识;三是定量部分强制性标识,如日本规定对豆腐等24种由大豆或玉米制成的食品需进行转基因标识,设定阈值为5%;四是定性按目录强制标识,即凡是列入目录的产品,只要含有转基因成分或者是转基因作物加工而成的必须标识。目前,我国采用第四种标识方法。

  2002年,农业部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制定了首批标识目录,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的大豆、油菜、玉米、棉花、番茄5类17种转基因产品,进行强制标识,其它转基因农产品可自愿标识。

  彭于发说,普通消费者无法依靠肉眼识别转基因作物。目前网上流传的通过大小或者编号等来区分转基因作物的方法都是以讹传讹。而网上流传的转基因食品名单,如樱桃西红柿、大个儿彩椒、小南瓜、小黄瓜等,也都不是转基因食品。

  阅读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1-2016年非转基因大豆行业投资价值及前景咨询报告

  如何看待转基因作物?

  【回应】要理性认识,不断提升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水平

  “转基因不单纯是科学技术问题。美国研制出来小麦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技术储备,值得借鉴,这体现科研水平和国家竞争力。”牛盾指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杨晓光提出,转基因食品对人体长期健康效应是转基因安全评价的重要问题之一。转基因食品推到市场之前须经过严格的食用安全性评价,这套评价体系相对于传统食品而言更加严谨甚至苛刻。其中就包括了对人体长期健康效应的评价。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认为,对转基因作物的认识要科学和理性。应当看到以下基本事实:国内外大规模应用已超过16年,每年亿万公顷土地种植转基因作物,数十亿人食用转基因食品,未发现任何真正有科学证据的安全问题。经过多年科学评价和严格管理,人们当初担心的某些问题陆续得到澄清和有效控制。实践证明,依法批准生产的转基因作物可放心食用。

  黄大昉说,我国在农作物传统育种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然而单靠常规技术难以突破农业发展的资源约束和技术瓶颈。为了增强农产品长期供给与保障能力,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为了抢占生物技术制高点,打破国外公司的垄断,我国必须加快转基因技术的发展。

  黄大昉同时表示,转基因技术仍是一种新兴技术,仍须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并不断提升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水平,使这一技术健康发展,日臻完善。

更多转基因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转基因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