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报告大厅了解,转基因农业领域目前有审定品种124个,发放安全证书6个,包括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抗虫水稻、转基因植酸酶玉米、转基因番木瓜。
根据现行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一般应当经过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三个阶段。也就是说,只有通过生产性试验,才能可能拿到安全证书;拿到安全证书后,需要通过品种审定,才可能产业化。
除了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商业化的转基因棉花和木瓜,转基因抗虫水稻、转基因植酸酶玉米拿到安全证书后还没有商业化。根据“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一些品种在未来还会陆续拿到安全证书,并可能启动商业化。
2016年最新修订后的《主要农作物审定办法》规定:“除转基因棉花外,其它转基因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另行指定。”但该规定的具体细则尚未出台。
正是由于细则难产,最早于2009年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植酸酶玉米以及两种转基因水稻,在安全性获得农业部确认后,均未通过品种审定。
转基因作物如果满足品种成熟、安全性无问题、有急需性、公众可接受、对国际贸易无太大影响等五大条件,品种审定将来不会成为障碍。
更多转基因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转基因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