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整形美容市场每年增速30% 行业乱象不断亟待规范

整形美容市场每年增速30% 行业乱象不断亟待规范

2015-01-02 13:18:31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近年来,赴韩医疗美容的热潮一直没有消退过。实际上有数据显示,近几年来中国整形美容市场的规模每年都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2014年中国美容产业总产值已达到5100亿元。但巨大需求的背后仍掩盖不住需求者的焦虑,整容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下文是对中国整形美容市场现状及政策规范情况分析。

整形美容市场每年增速30% 行业乱象不断亟待规范

  从当前整形美容行业现状分析情况了解到,目前整形美容行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让不少求美者为追求“美丽”付出惨痛代价。

  整形美容市场每年增速30%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大约有1万多家医疗美容机构,2015年医疗美容产业高达4000亿元人民币,且以每年约30%的增速发展。国内整形的人数更是多达七百万人次。预计到2019年,中国整形美容行业将达到8000亿元市场规模,有望超越美国、巴西等国家或地区。

  在消费习惯方面,消费者对包括激光及微整形美容服务的非手术美容青睐度大大提升。相关部门预计:非手术美容将由2014年的360万例增至2018年的750万例。同时,消费者对双眼皮、隆鼻热度不减,隆胸人数所占比重也有了新的突破。

  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中心主任医师黄渭清介绍,十年前很多人整形美容都“羞答答”,而现在大家对整形美容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整形美容的人群分布很广,有学生、都市白领,不少男士也加入其中。更多最新整形美容行业现状分析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整形美容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12月24日,在某医院整形中心记者看到,多位大学生模样、戴着口罩的女性正在排队。某艺术高校的周同学告诉记者,班上近一半女生进行了整形美容,特别是瘦脸整形,只需“打几针”就可以了,别人也看不出来。

  在排队等待的队伍中,不乏男士身影。今年35岁的何先生申请了好几个项目,如除皱紧肤、注射水光针等。何先生说,自己在时尚圈工作,做美容整形有助皮肤保养。

  乱象1随意超范围经营

  记者了解到,美容分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两类,而注射美容属于医疗美容范畴,生活美容只能做洁面、护肤这种普通的护理类美容。事实上,现在市面上许多毫无资质的美容院也在悄悄进行着医疗美容。现在,一些不法商家开始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发布大量违法整形美容信息,由于此类“微商”提供的价格往往比正规医疗美容机构便宜,吸引了不少人。

  记者在微博上搜索了上千名提供微整形的用户,部分用户表示能提供注射针剂的批发;还有部分用户以整形美容医师或者整形美容工作室的身份注册账号,他们的微博中通常都会发布大量整形前后对比照以及注射针剂的照片。

  在微信上,记者也发现许多类似店铺。一个名为“美丽天使”的微信号表示,她是美容整形科医师,能提供注射瘦脸针、玻尿酸以及割双眼皮、假体隆鼻等多种美容项目。不过,当记者问及在哪注射时,她告诉记者在一家美容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主任医师栾杰表示,在美容院或美甲店,无论手术方式多么隐蔽、微创,即使是注射美容,也改变不了它属于医疗美容的性质,而美容院根本没有资格做注射、打针这类具有侵入性的美容项目,必须在相应的美容医疗机构或开设医疗美容科室的机构中进行。

  黄渭清介绍,在中国做整形手术需要整形场所和执业医生都具备相关资质。只有正规医学院校毕业且具备执业医师资格证和医师资格证的专业医师才有资格为顾客进行整形美容治疗。

  乱象2几天速成美容医生

  “四天速成微整形医生”,“三天微整形培训班”……国内整形美容迅猛发展,但美容医生整体的素质也良莠不齐。

  黄渭清介绍,微整形的注射,外行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很有讲究。要实现求美效果,一定要精准注射。注射位置、层次的选择,剂量的把控都非常考验医生的技能,且大大地影响着注射效果。而注射位置不准确很可能导致并发症。

  黄渭清说,整形医生不能速成,无资质从业属非法行医。在国内只有正规的医学院校才可以培养医疗美容医生。一个合格的医生,要经过五年大学培养,经过一到两年临床科室的轮转,对整体医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经验,然后考取执业医师证明。再进入医疗美容行业至少经过两年的时间,才可以独立操作美容项目。前后要经过9年的学习、实践,才能有成为专业医生的资格。

  良莠不齐的从业人员,与整形并发症的发生不无关系。栾杰介绍,近几年来,他们医院每年都会接收不少的并发症患者,并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这些整形并发症临床表现有血肿、神经损伤、栓塞、血运障碍、组织坏死、感染、皮疹、表情失衡、结节、疤痕、肉芽肿等,不仅求美不成,反而容颜受损。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副秘书长曹德全公开表示,这种三五天速成培训方式,涉嫌违法,最后为这种违法埋单的却是消费者。

  乱象3炒作概念吸引消费者

  “概念混乱,各种忽悠大行其道。”在谈到当今美容整形市场时,栾杰说,由于韩国整形文化和影视剧文化的渗透,韩式双眼皮、韩式隆鼻等一些所谓韩式概念成了时髦,而这些,都是为迎合“哈韩族”心理而炒作甚至生造出来的,在医学教科书上并没有这些概念。

  以双眼皮手术为例,所谓“韩式三点”其实就是三点缝线法,“高分子双眼皮”不过就是埋线法,很多人乍一听这个概念还以为是个很高科技的术式,实际上都是简单手术。

  北医三院整形外科副主任薛红宇也表示,如今整容行业新名词新概念五花八门,但这些不是化学名而是商品名,像药品一样,化学名只有一个,商品名却千奇百怪,弄得专业医生也云里雾里。而这些新概念一般都是来自于一些美容院和私立整形诊所,他们不时“发明”一些新名词用来打广告,以时尚之名来吸引眼球,忽悠消费者。

  除了对整形术式和概念的包装,一些美容诊所和私立医院还不惜重金对自己的诊疗医生大做广告,除了标榜的各种出处不明的头衔外,更多的是号称“本店拥有国际著名的韩国某某专家坐诊”以抬高身价,收费高出国内医生一大截。

  乱象4所用耗材来源不明

  在整形耗材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根据相关规定,所有注射美容产品都必须是可吸收或半吸收的,产品可追溯,以确保安全。但由于微整形市场火热,微整形注射产品价格昂贵又不在医保范围,为许多不法商贩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完全没有经过权威部门认证的非法药物,如美白针、溶脂针、人胎素等,通过各种非法渠道进入市场,药品来源和操作环境无法保证。

  以胶原蛋白为例,目前市场上注射用胶原蛋白产品有批文的仅有两个,其他产品并不正规。不正规胶原蛋白产品最大问题是过敏。专家介绍,胶原蛋白是独特的双螺旋的钛链结构,在双螺旋范围之外的端钛,是皮肤的过敏原。胶原蛋白一定是2—8摄氏度保存和冷链运输才安全,低于2摄氏度后,双螺旋就会打开,产生过敏原。一般的非法行医者很难保证其保存的条件。

  玻尿酸市场更是鱼龙混杂。栾杰介绍,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使用的仅有几个品牌,其价格高达数千元每毫升,而要解决面部除皱等问题,一般至少需要4-5ml。然而,在一些美容院,记者咨询了解到,打一针“瘦脸针”只需要三百元,隆鼻五百元可以搞定。“一些不良美容机构、黑诊所为赚取高额利润,只是将国家明令禁止的奥美定成分假冒玻尿酸,或从不法商贩手中购进肉毒素等来欺骗消费者。”

  此外,由于国内产品审核制度与国外不同,目前中国合法的注射产品屈指可数,很多人就从国外带走私货或是从其他渠道引入非法产品。今年8月,青岛海关从来自日韩的邮包内截获4000余支美容针剂。截获针剂多为三无产品。青岛市检验检疫人员表示,部分药品正常贸易渠道未被批准进口,发生事故维权难度很大。以人胎素针剂为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从未批准人胎素等人体胚胎美容药品的生产,也从未批准从国外进口此类药品。部分国内购买者在被人胎素功效吸引的同时,容易忽略这种来源不明、去向不明的人胎素可能携带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等病原体,盲目接受皮下注射,自身极易受到病毒感染。

  在美容设备方面,热玛吉是前几年美容机构热推的激光抗衰老仪器,机械价格昂贵。有不少美容机构为节省投入,使用的依然是几年前的旧产品。此外,热玛吉的治疗头相对其他激光设备属于较大的成本耗材,部分美容机构为减少耗材,将本该一次性使用的治疗头消毒后重复使用。还有部分医美机构为减少人力成本,聘请没有医师资格证的人员。

  整形行业亟待整顿

  业内认为,整形美容行业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主管部门监管、执行力有限,部分经营机构缺乏自律以及消费者缺乏足够自我保护意识等,都是现在整形美容行业乱象频发的原因。

  黄渭清建议,求美者要实现求美目的,产品、正规医院、有资质的医生是三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整形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疗美容机构,选择有医疗资质的医生,使用经过国家相关部门注册的仪器和产品。

  北京路浩律师事务所律师钟兰安认为,美容行业的资质及市场准入制度应符合国家卫生部及工商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只有考核部门在源头上严格把关,才能防止发生滥竽充数的现象。

  栾杰也表示,目前我国对于非法行医的管理过于松散也是导致整形美容行业乱象频现的原因之一。他建议,建立对违规医疗行为的高额处罚或个人不良记录制度,让违规者无法在行业内立足,同时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美容整形行业良性、健康发展。

更多整形美容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整形美容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