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中国整形美容市场规模每年都以20%左右速度增长

中国整形美容市场规模每年都以20%左右速度增长

2015-01-02 17:28:08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近年来,赴韩医疗美容的热潮一直没有消退过。实际上有数据显示,近几年来中国整形美容市场的规模每年都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2014年中国美容产业总产值已达到5100亿元。但巨大需求的背后仍掩盖不住需求者的焦虑,整容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

  12月20日,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正式生效,双方最终将有超过九成的产品在20年过渡期后进入到零关税时代。韩国FTA产业协会会长李昌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今后临床试验、许可发放等问题的解决,中国消费者在本土享受到韩国专业的整形手术也不再遥远。

  面对这样的一份大蛋糕,中韩方面应该怎样利用自贸协定的机遇来进行发展呢?双方若合作又会遇到哪些具体的问题呢?

  最近,医疗美容导游小张在首尔仁川机场陪他的三位中国女客户办理入境事宜。站在拥挤的出关队伍中,四个人热切讨论着“换颜”方案,毫不避讳往来人群投来的注视,对即将到来的美容整形之旅充满期待。名声在外的韩式整形技术,吸引着越来越多怀揣“求美之心”的中国人,赶赴韩国来一场“医疗美容观光游”。

  据国内相关业内人士介绍,在医疗美容方面,中国技术与韩国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因为中国的整容产业的发展也才10年左右的时间,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韩国医疗美容市场更吸引那些有条件去做手术的国人。

  但资深韩国投资人、平衡资本董事总经理池承凡对记者表示,都以为到韩国整容就可以高枕无忧,实际上顶级的整容医生在韩国也是稀缺的。据相关统计,韩国在整容领域的专家级医生,也就百名左右,一线整形医院也是屈指可数,大部分赴韩整形者未必可以约得到一线医院的服务。

  “大量中国人跑到韩国去整容,但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韩国优质的医美资源,其实就掌控在那么几家大医院的手里,其他的路边店很多,赴韩医疗观光其实风险不小,医疗事故也时有发生。”业内人士王先生说。

中国整形美容市场规模每年都以20%左右速度增长

  2014年赴韩整容中国人达5.6万人

  小张将要带客人们造访的,是首尔美容整形诊所最为密集的“整形一条街”。从首尔江南区狎鸥亭地铁站3号出口走出,约3公里的半径范围内聚集了数百家整容中心,一栋楼内甚至挤着几十家从面部整形到全身整形的各种机构。

  整容在这里已不再神秘也不必遮遮掩掩,脸上缠着纱布的男男女女自在地逛街购物。路两侧整容机构琳琅满目的中文标识,让人恍若置身国内。推门走进一家诊所,是更为齐备的中文服务。“眼睛、鼻子、额头、下巴都考虑整一下,总价预计8万-10万元,坐下谈还会有优惠。”医生对记者说。

  据韩国保健福利部的数据统计,2014年中国赴韩做整形手术的人数已达5.6万,几乎每10名到韩国进行医疗整形的外国人中就有7名是中国人。韩国世宗大学酒店观光经营学系主任李忠勳博士告诉记者,2013年中国游客在医疗观光上的花费达到6亿元,也就是说人均支出超过了1万元,而这项费用占到赴韩中国游客总花费的25.8%。

  在韩国旅游发展局官网上,“韩国医疗观光”单独成一子栏目,中文版本的韩国整容介绍和整容费用指导价一应俱全,代表着韩国官方的说法。按照网站上的介绍,韩国的整形美容领域优势在于丰富的临床经验、持续增加的外国患者(年均增长率为66.3%)、比发达国家更为先进的医疗技术与更低廉的手术费用。

  《2015-2020年中国整形美容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影子医生”是目前韩国整容业的主要问题之一,有医院为说服患者在手术协议书上顺利签字,术前会邀请名医或经验丰富的整形专业医生同患者进行商谈,但实际进行手术时则被调换为资历尚浅甚至不具备从业资格的医生,也有医院会让一些年轻整形医生借此练手。

  李忠勳博士坦言,无论是美容整形还是其他医疗观光项目,近年来韩国都出现了不少国外游客因医疗纠纷引发的投诉案例。“因为信息不对称和语言的障碍,出现不少医疗美容方面的安全问题,影响了韩国医美业界的整体形象。韩国政府目前也在尝试使用各种办法,能够让外国游客享有一定权利,得到更加正规化的医疗和美容服务。”

  据业内人士王先生介绍,只有到韩国一线医疗美容机构,才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王先生特意提起韩国ID医疗整形医院,因为这是韩国最著名的医疗美容医院,有数十名专家级医生,拥有全球最多的脸部轮廓诊疗案例,中国如果有一家这样的医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提升整体产业水平。

  但王先生又遗憾地表示,将韩国技术和医生引入中国又是何其困难,例如ID医疗整形医院这样的优质机构本身业务就比较饱和,又有着可观的利润,要让那些美容医生走出国门来到异国他乡,实在是太难了。

  国内蛋糕很大但没有公认品牌

  另一方面,中国国内的整容医院现状也不容乐观。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告诉记者,“国内对整容行业的监管力度还不够大,现在的行业现状是‘多、小、散、乱、差’。”

  按中国网及中国美容协会统计,2014年中国美容产业从业人员超过3000万,总产值已达到5100亿元,按年增幅达15%,并预测到2018年市场规模将可达到8500亿元。但美容行业目前高度分散,而且机构质素差异很大。

  在王先生看来,中国人旺盛的整容需求与国内整容医院整体水平相对较低的矛盾,恰恰是中国资本的赚钱良机。“如果在中国有一个很强大的资本,与韩国顶尖的医美集团结合,在中国开医院,那就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我国医疗整形业的毛利率超过了一些热门产业。”一位三甲医院整形科主任告诉记者,我国整形美容业以每年20%的发展速度递增,高利润吸引着资本不断进入行业。“这也是中国资本的机会,因为到现在为止,国内还没有一个被市场公认的医学美容品牌。”

  事实上,已有中国资本这么做了。今年4月,恒大发布公告,宣布其子公司将与韩国最早成立的整容医院之一“韩国原辰医疗美容集团”展开合作,在天津共建恒大元辰整容医院。合资医院注册资本8000万元,其中恒大方面投资近97%,元辰仅占合资医院3.75%的股权。

  但在王先生看来,先行先试的“恒大模式”并非最优。“其合作模式的本质是元辰以品牌为兑价,占了合资医院的少数股份,双方分享收益。所以大家就会质疑,股权那么少的韩国医院,会不会把最好的技术拿进来?”

  “很多人都说要做医美投资,但如果单纯地只开一家医院,我觉得意义并不大。”王先生分析,上海已经开了上万家整形医院,都打着韩国牌子,但都不是一线品牌,甚至在韩国根本不存在。“如果没有品牌影响力,我觉得再开一家医院都要饱和。但现在如果有中国企业能把韩国顶尖的整容医院品牌和技术实实在在地拿进来,再结合中国的资本,那未来就是非常巨大的蛋糕,一下子就能站在中国医美事业的制高点。”

  韩国的优质医生资源也很稀缺

  不过,多位投资人均认为,其实韩国顶尖医院的医生也未必有那么大的动力来中国开医院,因为他们就算老老实实地待在韩国,都有全世界的客户来找他们做手术。他们如果飞去中国工作,付出的时间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中方投资者很难撬动“韩国大牌”来中国开医院。

  之前提到的整合韩国ID医院来中国,难度一定是巨大的。据记者查询,ID医疗美容医院是公认的权威,有着上万起脸骨整形矫正术的经验,也是全球拥有脸部手术案例最多的机构,旗下除医疗整形外,牙科、化妆品、干细胞等方面都有着较大影响力。这样的“韩国大牌”更是不愁市场、更不乏意向合作者,中国企业如何能将其“请过来”?

  谈到合资整容医院的投资回报前景,业内人士都非常乐观。一位医疗投资人直言,“整容行业是‘暴利’,毛利率在20%-30%,甚至可以达到50%-80%。开业一年至一年半,基本就能把投资的本钱收回来。”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对于“整容王国”韩国来说,优质的医生资源都是非常稀缺的。据了解,韩国每一个优秀的整容医生都经过了十多年以上的严格训练。这还只是技术层面的考量,整容医生还需要培养对美的品味把握和对风尚的判断,这种敏锐的“感觉”培养起来更难,也更要花时间。

  史立臣提出,假如中韩资源对接成功,合资医院如若实现,最关键的就是对品牌和质量的把控,而质量的核心又在于医生与技术。“扩张的速度不宜过快,‘医生存量’必须与‘市场销量’匹配。或许可以通过与韩国医院共同培养医生的方式,在中国建立人才库。”

  “一旦品质管控不到位,品牌也就一夜之间贬值。”池承凡认为,医院如果出现品质问题,还会带来更严重的社会矛盾。此外,即便最顶尖的韩国医院愿意跟中国资本合作,但对中国大部分消费者而言,他们仍是陌生的名字,国际品牌也需要本地化落地。

更多整形美容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整形美容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