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我国互联网医疗出现增长,产业走势上涨迅速。随着防疫政策的调整,全国人员自由流动的加速,再加上春节将近,互联网医疗行业需求无疑将是巨大的。未来我国互联网医疗服务优势和价值再次被认识,国内许多医院和互联网健康平台纷纷推出互联网医疗服务。以下对2023年互联网医疗行业竞争分析。
2022-2027后新冠疫情环境下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专题研究及投资评估报告指出,2021年12月,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2.98亿,较2020年12月增长8308万,占网民整体的28.9%。随着中国互联网在线医疗用户规模的上涨,对互联网医院需求也随之上涨,带动中国互联网医院行业的发展。
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其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代表了医疗行业新的发展方向,有利于解决中国医疗资源不平衡和人们日益增加的健康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卫生部积极引导和支持的医疗发展模式。现从五大企业状况来了解2023年互联网医疗行业竞争分析。
平安好医生成立于2014年,目前主要业务构成包括健康商城、消费医疗、线上医疗以及健康管理和健康互动。平安好医生虽然不像阿里健康、京东健康背靠集团电商优势,但健康商城业务仍得到快速发展。从主营业务收入结构看,健康商城收入占比从2015年的不到1%猛增至2019年近60%,除了非处方中西药品外,还有营养保健品、医疗器械、母婴育儿、运动健身等多品类大健康产品销售。而依靠线上医疗和消费型医疗起家,收入占比却一路萎缩。消费型医疗收入占比由2015年的过半降至2019年的不及1/4,是成立以来最低值,线上医疗在2018年触底后,2019年有所反弹。未来,借助集团保险优势,平安好医生将协同集团的平安医保健康,布局“互联网+”医保板块,形成全产业链业务模式。
阿里巴巴在2014年1月战略投资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二十一世纪有限公司,进军医药健康产业,10月中信二十一世纪正式更名为阿里健康。阿里健康业务中,医药电商占据绝对主力,2019年医药电商相关业务收入占比达到96.5%。依靠零售自带流量的天然优势,配合集团在大健康领域的深化布局,阿里健康在消费医疗、互联网医院、人工智能开放平台等业务不断尝试和拓展,并在科技领域也有渗透,如阿里健康、万里云联合开发的智能影像诊断产品“Doctor You”AI系统提供临床医学科研诊断平台、医疗辅助检测引擎、医师能力培训系统等产品和服务。
微医成立于2010年,以挂号网起步积累客户资源,目前已形成微医云、微医疗、微医险、微医药四大业务板块。其中,微医疗业务覆盖了互联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诊店、软硬件终端等服务,形成“医、药、保”三位一体的业务模式。除了线上业务开拓,微医还加快构建线下的医疗服务新模式,依托杭州华佗健康小镇项目,形成“医药养健管”一体化产业生态。
京东健康成立于2019年,成立之前,京东从医药电商切入互联网医疗领域,2016年上线医药零售京东大药房,2017年上线医药B2B采购平台“药京采”,同年底,开始运营京东互联网医院。京东健康规划建立分级诊疗中心,可以完成线上问诊、上门检验、在线同步检验报告、开方送药等全流程医疗服务。
腾讯目前并没有成立一个统一的大健康板块公司,但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布局从未间断。除了大规模投资医联、好大夫在线、企鹅医生、微医集团、妙手医生、丁香园等众多优质互联网医疗企业外,自建板块布局了微信(智慧药店、智慧医院)、微保(商业健康险)、腾讯觅影(AI影像、AI辅诊)、企鹅医典(医疗科普、医疗知识平台)、腾讯云(医疗信息化)、腾爱医生、腾爱糖大夫等业务,互联网医疗版图已初步显现。
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加速布局互联网加医疗平台,2022年政策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市场快速发展。未来政策利好、技术进步等多方面因素推动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快速增长,特别疫情因素让互联网医疗行业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以上就是2023年互联网医疗行业竞争分析的大致介绍了,需进一步了解更多相关行业资讯可点击中国报告大厅进行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