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剂分为合成减水剂、膨胀剂、引气剂、速凝剂、缓凝剂,其中合成减水剂又包括木质素类、高效、高性能减水剂,分别是一至三代的减水剂。下面进行减水剂行业特点分析。
减水剂行业分析表示,数据显示,2018国内混凝土外加剂市场销售量640.09亿元,行业盈利毛利润率10.83%,到2019年我国混凝土外加剂市场销售量达614.88亿元,行业毛利润14.26%。
减水剂不直接面对房地产公司,但大型房企一般都会设置供应商名录库,施工方需要从供应商名录中进行相关产品的采购,随着房地产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房地产市场减水剂的采购将越来越趋于向苏博特等骨干企业集中。
近年来大型建筑公司和施工单位也逐步实施集中采购和战略性合作,行业内领先企业依托自身研发、生产和服务优势,将挤占小企业的市场份额。2018年公司与中铁大桥局、中铁北京工程局、中铁十四局、中铁十六局、中铁十七局、中铁二十三局、中交一公局桥隧公司、中建土木等八家大型国有企业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
减水剂行业上游是环氧乙烷(EO),目前国内EO下游最大的消费领域仍是乙二醇(EG),此时EO作为生产环节中的一环、不作产品销售,而从可流通商品来看,EO下游包括聚羧酸减水剂单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乙醇胺等下游产品,用量最大的是聚羧酸减水剂聚醚单体,占比达到52%左右。
混凝土生产主要有预拌和现场搅拌两种形式,其中预拌形式主要通过专业搅拌站进行生产,相较于现场搅拌,预拌对于减水剂的使用更加专业规范,单方掺量也更加充足。
尽管近年来我国混凝土预拌率逐渐提升至48%左右,但与发达国家普遍70%以上的水平仍有差距。随着环保监管趋严,我国混凝土预拌率将逐渐提升,从而提振减水剂需求。
减水剂行业的母液合成环节是化学环节,需要有合格的环评手续,对于复配点要求是备案制。因此,减水剂企业(包括母液合成及复配企业)要求进入工业园区,甚至是专门的化工园区。
由于工业园区往往对于企业规模以及污染排放有着一定要求,随着退城入园的执行,相当一部分规模小、环保能力不达标的小型减水剂企业将逐渐被清退,行业准入门槛提高,使得行业供给散乱的局面得到改善。以上便是减水剂行业特点分析的所有内容了。
更多减水剂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减水剂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