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能源报告 >> 炼油 >> 2025年炼油精选报告报告

精选报告

煉油巨頭戰略轉向:日本能源企業重塑脫碳路徑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全球能源市場正經歷結構性調整,傳統化石燃料重新獲得投資青睞。日本主要煉油企業在維持核心業務的同時,大幅縮減氫能等清潔能源項目投入,這一動向折射出當前國際能源轉型進程面臨的現實挑戰。

  一、煉油企業收縮氫能賽道應對成本壓力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煉油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日本兩大煉油巨頭相繼調整脫碳戰略規劃。Eneos控股公司取消了原計劃2040財年實現供應400萬噸氫氣的目標,並將投資重心轉向液化天然氣領域。出光興產則將其在氫能、氨能及合成燃料領域的預算削減至8000億日元,較此前的1萬億日元規劃減少約20%。企業決策層認為,通脹推高項目成本且政策風險加劇,導致脫碳技術商業化進程受阻。

  二、能源安全與經濟性主導戰略重構

  煉油企業在評估未來能源需求時更強調穩定供應能力。Eneos高管指出,在材料價格攀升背景下,維持傳統化石燃料的可靠性和可負擔性具有戰略意義。液化天然氣憑藉相對清潔和供應鏈成熟的特性,成為企業平衡減排承諾與運營成本的關鍵選項。這種策略調整反映出行業對"2030年能源轉型關鍵節點"預期的普遍延後。

  三、全球能源巨頭同步轉向保守路徑

  日本企業的選擇並非孤例。英國石油公司(BP)近期將年度資本支出中油氣占比提高至85%,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則取消了2030年低碳投資目標。這種趨勢表明,面對地緣政治動盪和經濟不確定性,國際能源企業正在重新評估技術路線風險。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項目融資成本平均上升14%,進一步削弱其競爭力。

  四、脫碳進程面臨現實考驗與戰略彈性

  行業觀察顯示,"靈活路徑"成為新共識。出光興產在調整投資計劃時強調將根據政策和技術進展動態優化目標。這種務實態度折射出現行減排框架下技術瓶頸和經濟約束的雙重壓力。儘管各國仍維持2050年碳中和承諾,但企業正在重新定義實現這一願景的時間表與優先級。

  總結:

  當前全球能源轉型進程呈現顯著分化特徵。日本煉油企業的戰略調整揭示出化石燃料在保障能源安全中的持續重要性,同時也暴露脫碳技術商業化面臨的現實障礙。隨著國際能源格局加速重構,企業正通過動態平衡傳統業務與新興領域投資,在經濟可行性與環保承諾間尋求新的發展路徑。這一趨勢不僅影響著氫能等替代能源的發展節奏,也促使全球能源治理體系重新審視轉型目標的實現方式與時間框架。

2025年煉油行業前景分析:銷售端政策規範提升行業合規門檻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4 年,國內煉油行業經歷了顯著的政策調整與市場變化。當年國內成品油消費量為 4.04 億噸,同比下降 1.9%,市場普遍認為成品油需求進入持續萎縮階段。與此同時,以山東省調整地煉原料消費稅抵扣政策為代表的監管變化,導致地煉開工率大幅下滑,煉油行業的供需格局、成本結構和產業模式正面臨深刻變革。深入分析政策影響與市場趨勢,對把握煉油行業的未來走向具有重要意義。

  一、煉油行業原料端成本優勢消退:政策倒逼下的成本重構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煉油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過去,地煉憑藉低成本原料形成了相對於主營煉廠的競爭優勢,但這一優勢正隨著政策調整逐漸消失。一方面,作為地煉重要原料補充的進口燃料油、稀釋瀝青的消費稅抵扣政策收緊。2024 年三季度,山東省明確對以燃料油、稀釋瀝青和石腦油為原料生產應稅與非應稅產品的企業,按應稅產品占比計算消費稅抵扣數量,預計地煉進項消費稅抵扣比例下滑至 60% 左右,單噸產品成本上漲約 487 元。另一方面,2025 年 1 月起,5-7 號燃料油進口關稅從 1% 提升至 3%,單噸進口成本增加約 80 元,進一步加劇地煉成本壓力。

  從原料結構看,地煉早期因原油進口配額不足,依賴燃料油加工,開工率較低。2016 年放開非國營原油進口配額後,地煉開工率顯著提升,但近年來配額逐年收緊,地煉轉向大量使用燃料油和稀釋瀝青,2024 年兩者進口量超 3000 萬噸。政策調整後,不同原料結構的地煉開工率出現分化:有原油進口配額且全部加工原油的獨立煉廠開工率約 73%,需混合原料的獨立煉廠開工率降至 58%,無配額的煉廠開工率僅 16%,部分煉廠通過減產降低虧損。

  二、煉油行業銷售端政策規範:全鏈條監管強化

  2024 年 2 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推動成品油流通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旨在健全成品油流通管理體系。政策聚焦批發、倉儲、零售等流通環節,通過以票控稅、加強企業帳冊管理、上下游數據共享、提高經營准入門檻等措施,強化成品油消費稅征管,並為徵收環節後移做技術準備。

  此前,國內成品油消費稅在生產端徵收,部分地煉存在以化工品稅目銷售成品油逃稅的情況。2023 年 7 月,政策將 17 類與成品油性質相近的產品歸入成品油稅目,擴大了消費稅徵收範圍。此次流通環節的政策升級,進一步壓縮了地煉的合規漏洞,推動行業向規範化方向發展。

  三、芳烴鏈傳導與煉化一體化:煉油行業的短期紅利與結構優勢

  成品油景氣度回升帶動煉油行業芳烴鏈修復。芳烴主要來自重整 - 芳烴聯合裝置,其價格與汽油相關性較強。當汽油盈利提升時,混芳價格隨之上漲,進而傳導至 PX(對二甲苯)。以浙江石化、恆力石化為代表的民營大煉化企業,產品結構中芳烴占比較高,成品油與芳烴合計占總產量大半,在芳烴鏈修復過程中受益顯著。

  此外,地煉開工率下降導致煉油副產品供給收縮,硫黃、石油焦等產品價格顯著上漲。2024 年以來,硫黃價格同比上漲 21%,石油焦上漲 54%,儘管副產品在總產品中占比超 6%,但其價格上漲仍為煉廠帶來額外盈利提升。

  四、「油轉化」 戰略:煉油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路徑

  地煉開工率下降與 「油轉化」 戰略共同推動煉油行業供給側改革。一方面,原油加工能力接近政策上限。2024 年國內原油一次加工能力達 9.56 億噸,接近 2025 年控制在 10 億噸以內的目標,在建項目中僅 3 個有望在 2025-2027 年投產,合計 3200 萬噸,產能擴張空間有限。另一方面,「油轉化」 導致成品油收率下降。2016-2024 年,國內原油加工量增長 31%,但汽柴油產量累計增長僅 18%,同期乙烯、PX、純苯產量增速分別達 96%、303%、166%,煉化一體化項目和存量煉廠改造更側重化工原料生產。以某企業為例,2019-2024 年汽柴油產量占比從 54.6% 降至 50.9%,年均複合下降 0.7%。

  五、2025 年煉油行業供需展望:政策與市場驅動下的平衡邏輯

  儘管 2024 年國內汽油、柴油消費量分別下降 1.1% 和 5.4%,預計到 2030 年汽柴油合計消費量將降至 2.96 億噸,累計減少 17.9%,但 「油轉化」 與行業規範將改善供需平衡。新增煉化項目普遍配套化工裝置,預計 2030 年前投產的煉能、乙烯、PX 項目將導致汽柴油產量淨減少約 1712 萬噸(新增 2959 萬噸,化工替代減少 4671 萬噸)。煉油行業前景分析指出,地煉產能退出(預計減少約 3500 萬噸汽柴油產量)和出口調節(若出口量回升至 3000 萬噸)將進一步優化供需關係。綜合來看,2030 年國內成品油供需有望實現基本匹配,行業景氣度將維持在合理水平。

  總結而言,2025 年煉油行業將在政策監管強化與市場需求萎縮的雙重壓力下,加速向規範化、一體化、化工化轉型。原料成本優勢消退倒逼地煉產能出清,銷售端政策規範提升行業合規門檻,煉化一體化企業通過芳烴鏈修復和副產品盈利增強競爭力,「油轉化」 戰略則從供給側重構成品油與化工原料的生產格局。儘管長期需求下行壓力存在,但政策調控與產業升級將推動煉油行業在結構性變革中實現新的平衡,具備技術優勢、規模效應和化工轉型能力的企業將在競爭中占據先機。

2015年中石化煉油業務實現經營收益210億元

  作為中國500強之首,中國石化憑藉著煉油和化工業務的良好表現,領跑三大石油公司。3月30日,中國石化公布2015年年度業績,按照中國企業會計準則,公司2015年淨利潤為433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11.4%,但在三大石油公司中居首。其中,煉油業務實現經營收益210億元,化工業務實現197億元,同比均大幅增長,成為公司利潤的主要增長點,較大程度地彌補了上游業務業績的下滑。在低油價背景下,上述業績的取得充分凸顯了公司的一體化優勢。

  具體來看,按照中國企業會計準則,中國石化2015年合併營業收入為2.02萬億元,同比下降28.6%;實現營業利潤521億元,同比下降20.4%;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22億元;每股基本收益為0.266元。而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公司股東應占利潤為324億元。

2015年中石化煉油業務實現經營收益210億元

  而另兩大石油公司—— 中國石油 、中海油此前公布的財報則顯示,前者2015年淨利潤為355.17億元,後者這個數字是202.5億元,同比均大降逾六成。

  據業內人士介紹,中國石化2015年業績相對較好的首要原因在於其煉油與化工兩大板塊出現盈利大幅改善。作為亞洲最大的煉油企業,中國石化的煉化板塊一直具備傳統優勢,其直接受益於油價下跌帶來的成本下降。

  其中,煉油板塊2015年經營收入為9266億元,同比下降27.2%,主要歸因於產品價格的下降;實現經營收益為210億元,同比大幅增加229億元,成為公司利潤的主要增長點,較大程度地彌補了上游業務業績的下降。

  年報顯示,2015年中國石化煉油毛利為318.1元/噸,同比增長105.1元/噸;全年實現煉油毛利6.95美元/桶,同比增長47.2%。在成品油質量升級成本增加的基礎上,公司的煉油現金操作成本保持穩定。

  與此同時,中國石化2015年還根據市場需求變化積極調整產品結構,提高汽、煤油產量,並推動潤滑油、液化氣、瀝青等產品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公司全年加工原油2.36億噸,同比增長0.5%;生產成品油1.48億噸,同比增長1.5%。

  化工板塊方面,公司2015年實現經營收益197億元,同比大幅提高。尤其在原料、產品價格均大幅下降的情況下,原料成本降幅遠高於產品價格降幅,化工單位完全成本持續下降。全年噸化工產品加工費用同比下降8.53%,而噸產品毛利同比提高133元/噸,同比增長11.95%。

  相比之下,勘探及開發、營銷及分銷這兩大板塊則成為中國石化2015年業績的「拖累」。其中,前者經營收入1387億元,同比降低39.1%,整個板塊經營虧損174億元;後者經營收入11067億元,同比降低25.1%,經營收益同比降低2.0%至289億元。

  儘管如此,由於公司大力壓減成本費用,在產量下降的情況下,其單位油氣現金操作成本為17.62美元/桶,同比下降了4.3%。

  另據年報,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中國石化在報告期末的資產負債率為45.66%,比期初下降9.89個百分點,為上市以來的最低值,債務結構進一步優化;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678億元,現金流狀況大幅改善。

  據2016-2021年中國煉油產業市場運行暨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綜合考慮公司盈利水平、股東回報和未來發展需要,董事會建議派發末期股息每股0.06 元,加上中期已派發股息每股0.09 元,全年股息每股0.15元,派息率為56%,呈持續增長趨勢;全年現金分紅總額為182億元。

  至於外界關注的資本支出方面,公司2015年全年資本支出1122.49億元,同比降低27.4%。2016年計劃資本支出1004億元,比2015年繼續下降10.6%。

个性定制报告需求

个性定制

小提示:勾选提交定制
勾选要了解的炼油报告定制需求 X
可研报告

炼油相关排行

炼油精选报告报告栏目为您提供炼油精选报告、炼油精选报告报告,您可以点击免费查看具体炼油精选报告报告摘要及目录,感谢您查看中国报告大厅炼油精选报告报告栏目。中国报告大厅有着十年的行业分析及市场研究经验,买报告上报告大厅。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