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水产行业分析报告 >> 2015年我国上海水产产业布局趋势分析

2015年我国上海水产产业布局趋势分析

2015-03-26 17:11:41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作为特大型国际城市,上海拥有2400多万人口;作为消费水平较高的沿海城市,上海人在食肉和食鱼之间,更多的选择了鱼;作为南北中间地带的城市,上海又是一个水产品的重要集散地。根据上海水产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上海水产品年交易量140万吨,其中,上海本地年消费水产品84万吨,人均年消费水产品70斤,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

  上海水产市场的现状

  作为全国最大的水产品消费城市,上海的水产品流通一直很活跃,历史很悠久,是中国设施最完善、交易量最大的水产市场。解放后到改革开放,期间几十年,水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水产批发市场销声匿迹。1979年,上海的水产品购销政策开始逐步放开,1985年,上海对水产品的生产流通全面开放,水产品流通便迅速发展。上海水产市场,改革开放以来,走过了自发形成到规范发展、小货栈到大市场、国营集体个体并举到股份制为主集体为辅的道路,特别是由众多如“过江之鲫”的小货栈过渡到现在的10家左右的较大规模的水产市场,其间经过了很多变化,而每次变化的原因主要就是由上海城市建设改造,而变化的结果是更多小型水产市场的消失。

  据水产行业布局调查报告调查显示,作为特大型国际城市,上海拥有2400多万人口;作为消费水平较高的沿海城市,上海人在食肉和食鱼之间,更多的选择了鱼;作为南北中间地带的城市,上海又是一个水产品的重要集散地。根据上海水产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上海水产品年交易量140万吨,其中,上海本地年消费水产品84万吨,人均年消费水产品70斤,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

  上海水产品消费量多、集散量多,但上海的水产批发市场也多。水产市场,太多,会导致无序低端的恶性竞争以及上海稀缺的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投资的浪费。目前,上海在经营的水产市场,一共有9家,其中,专业水产市场有7家,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中水产批发有一定规模的有2家。有消息称,上海新建成的2家水产市场,年内将投入运行,这样,上海的水产市场总数将达到11家,那么,上海究竟需要多少水产市场呢?笔者长期在水产市场第一线工作,对水产品流通,特别是水产批发市场,有一定的研究,发表了20多篇专业论文,对于上海水产市场的现状有一定了解,可以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和想法。

  从地理位置分布看,上海水产市场中心城区密度最高,有5家:杨浦区的东方国际水产中心,普陀区的铜川市场、百川市场、利民市场,闸北区的沪太市场;浦东新区2家:恒大市场和上农批;宝山区1家,江阳市场;松江区1家,浦南市场。

  从经营特点看,上海水产市场各有特色。东方国际水产中心是综合性水产专业市场,水产品类型齐全,其中,冻品、贝类、冰鲜有优势;铜川市场和百川市场也是综合性水产专业市场,水产品类型齐全,其中,活鲜、干货有优势;利民市场规模较小,以二手冻品为主;上农批则是农产品市场,其冰鲜有一定优势;沪太市场主要经营“四大家鱼”等八九个淡水活鲜品种,所经营的品种有优势;恒大市场和江阳市场也是综合性水产专业市场,水产品类基本齐全,但属于二级水产批发市场;浦南市场以农产品批发为主,所经营水产品也基本属于二级批发。

  另外,上海已基本建成,计划在年内投入运行的水产市场有2家:浦东新区的新鲨凌,崇明县的横沙渔港。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上海的水产市场明显偏多。上海需要多少水产市场呢?2006 年,上海市商务委委托上海海洋大学做了个规划,该规划认为上海水产市场合理的数量是4个,并在地域分布的合理性方面做出了具体设想。2013年8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了《上海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市场发展规划(2013年——2020年)》,其中对专业水产市场,明确规定:上海只建设东方国际水产中心和江阳水产市场两个专业水产品批发市场。也就是说,不管是水产流通专家还是上海市政府,都认为上海水产市场的数量,在2-4家是合理的,现在的9家乃至可能达到的11家,显然是不合理的,是过多了。

  水产市场过多产生的问题

  2008年,三鹿奶粉出了个震惊全国的三聚氰胺事件,记者认为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水产市场遍地开花,导致水产市场间恶性竞争,水产市场对水产品安全工作,主观上动力不足,客观上能力不足,以致水产品安全频频亮起红灯。

  除此之外,水产市场数量过多,从宏观的角度说,造成了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的浪费,这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尤其不应该。同时,水产市场数量过多,一些市场无法实现预期收益,造成了社会投资的浪费。以上海七家专业水产市场为例,在2000年前投入运行的铜川、百川、恒大、沪太市场,由于土地均属农村集体资产未计投资成本或投资成本很小,同时,市场硬件设施较为简陋,总体建设成本较低,故盈利能力较强,而在2007年及其之后开始运行的东方国际水产中心、江阳市场、利民市场,或投资较大或未能成市或二者兼而有之,均没有给投资方带来预期盈利。

  水产市场数量过多,从微观层面说,必然会造成无序竞争,为争取客户和降低管理成本,如严禁使用孔雀石绿、甲醛、双氧水、氯霉素、黄粉、红粉等违禁品和实施水产品溯源方面,往往行动不力。除食品安全问题外,消防安全更是个大问题。2014年第7 期《新安全东方消防》发表了我的《水产市场源头防火》一文,主要就是谈水产市场普遍存在的办公做生意、住宿、仓库合而为一的“三合一”导致的严重消防隐患和一定的治安隐患。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水产市场过多导致市场间过度竞争造成的,后果很严重。

  上海水产市场的合理布局

  确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能乱作为,但也不能不作为,这考验政府城市管理的水平。小编以为上海市政府2013年8月出台的《上海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市场发展规划(2013年——2020年)》,很必要很及时,关键就是抓落实。如何落实?就是一方面为新建水产市场设立公开透明的门槛,比如明确新建水产市场选址上的要求(与已有水产市场的距离、周边交通条件等)、建设规范和标准(消防、卫生、环保、交通等)、配套设施(仓储、加工、住宿、餐饮等)的要求等,提高新建市场的准入门槛,为规范水产市场的经营管理、减少市场恶性竞争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结合城市建设改造,将不符合标准的已有水产市场坚决取缔,用这种“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经过若干年努力,上海水产市场数量多、规模小、环境脏乱差臭的现状必将有大的改观。

  上海究竟需要多少水产市场才比较合理?我认为是1-2个。上海市人民政府2013年出台的《上海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市场发展规划(2013年——2020年)》,明确规定上海只建设两个专业水产品批发市场,我以为是合理的。

  1979年,上海的水产品购销政策开始逐步放开,到1985年,上海对水产品的生产流通全面开放,期间从1979年国营水产企业设立具有水产批发市场雏形的6个水产品贸易货栈开始,集体、个体户也相继在黄浦江沿岸自发开设水产品贸易货栈,到 1996年,这些分布在杨浦、南市、虹口、宝山、浦东、奉贤的贸易货栈,达到74家,其中,从十六铺到南浦大桥的狭长地带上,竟开设了14家水产市场。也就是说由多而小向少而大的变化,是上海水产市场发展的趋势。

  目前,水产品流通渠道流通方式多元化,特别是物流业和电子商务的相互激荡,刺激了生鲜电商的快速发展,加上产销直挂等以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为目的的水产品流通变革向广度和深度展开,这也是现代水产品流通发展的方向,也就是说电子商务和产销直挂等新兴流通方式流通渠道逐渐蚕食水产市场流通比重,因此,水产市场发展前景在于综合化(仅有少数水产类型甚至数个品种的水产市场将很难生存)、规模化(小规模的几十家上百家档口的水产市场将很难生存)、服务化(水产市场将以增值服务取胜)、多元化(仅靠租金和停车费支撑的水产市场将很难生存),而发达的第三方物流,将最大限度地提高水产市场的辐射范围,因此,上海水产市场由多而小向少而大的变化发展这个趋势还将延续。

更多水产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水产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