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钛精矿行业分析报告 >> 2025年钛精矿行业技术分析:攀钢钛精矿制取富钛料新工艺研究

2025年钛精矿行业技术分析:攀钢钛精矿制取富钛料新工艺研究

2025-04-29 14:57:56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在2025年,钛精矿行业技术持续发展,新工艺不断涌现。我国攀西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其中共生的钛储量占据全国钛储量的 90.54%,在世界钛储量中也占比 35.17% 。目前,相关企业已建成国内最大的钛铁矿生产基地,对这一宝贵资源的综合利用,对我国西部经济大开发战略意义重大。

2025年钛精矿行业技术分析:攀钢钛精矿制取富钛料新工艺研究

  钛铁矿作为生产金属钛和钛白的关键原料,却因品位较低,直接用于制取金属钛和钛白时,存在生产率低、“三废” 排放量大以及生产成本高昂等问题。因此,通常需将其预先富集为高品位的富钛料。此前已研究和提出众多钛铁矿富集方法,其中电炉法冶炼应用广泛并形成较大工业生产规模。国外电炉法多采用密闭电炉,而我国仍沿用敞口电炉,由于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导致炉况不稳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加之电力资源存在一定限制,电炉法发展一直处于停滞状态。所以,研发具有中国特色的钛精矿制取富钛料新工艺,对推动我国钛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钛精矿原料性能分析

  (一)钛精矿成分与粒度

  浮选钛精矿的化学成分有着特定的组成。其主要化学成份中,TFe 含量为 31.60%,TiO₂含量达 47.76%,此外还包含 SiO₂、Al₂O₃、CaO、Mg、V₂O₅、MnO、S、P 等成分 。在粒度组成方面,粒度大于 0.076mm 的占比 0.5%,粒度在 -0.076 + 0.045mm 区间的占比 29.35%,而粒度小于 -0.045mm 的占比 70.15% 。这样的成分与粒度特点,对后续的工艺处理有着重要影响。

  (二)还原煤特性

  用于回转窑 “火力模型” 扩大试验的还原煤,是河南义马煤经破碎后筛分出 5 - 25mm 粒级部分。从其主要物化特征来看,工业分析显示,水分(W)含量为 10.72%,灰分(A)含量 11.3%,挥发分(V)含量 30.48%,固定碳(C)含量 46.97% 。在灰渣熔点方面,变形温度(DT)为 1160℃,软化温度(ST)为 1200℃,流动温度(FT)为 1300℃ 。并且,该还原煤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性呈现出一定规律,如 750℃时反应性 α 为 4.07%,800℃时为 4.65%,900℃时提升至 22.11%,950℃时为 40.92%,1000℃时为 64.3%,1050℃时为 83.25%,1100℃时高达 93.11% 。其挥发分高、灰熔点高以及反应性良好等特性,使其成为一种优质的还原剂,为钛精矿的还原过程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粘结剂成分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钛精矿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显示,试验采用的粘结剂是一种专利产品 “复合粘结剂”,为水溶性固体粉状物料,粒度 -0.15mm 占比 100% 。其主要成分包含 SiO₂、Al₂O₃、CaO、MgO、Fe₂O₃、P、S、固定碳(C 固)等 。具体含量为 SiO₂ 42.60%、Al₂O₃ 14.19%、CaO 6.15%、MgO 4.76%、Fe₂O₃ 0.20%、P 4.02%、S 0.04%、C 固 28.16% 。这种粘结剂在钛精矿球团制备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有助于提高球团的成型质量与性能。

  (四)添加剂作用

  试验所使用的添加剂 KS 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其突出特点是不含 S、P 等有害杂质。在钛精矿球团还原过程中,添加剂 KS 具有促进铁氧化物还原以及铁晶粒长大的重要作用。在实际试验时,需将添加剂磨细至 -0.15mm 以下,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功效,助力后续铁与钛的分离及富钛料的制取。

  二、钛精矿新工艺研究方法

  新工艺的扩大试验工艺流程涵盖多个关键环节,主要包括预热球团制备、预热球团直接还原以及金属化球团的磨碎及磁选分离。

  (一)预热球团制备流程

  混合料首先进行配料与混匀操作,随后通过 1000mm×600mm 润磨机进行润磨,润磨能显著提高生球强度,适宜的润磨时间为 10min 。之后进入圆盘造球机进行造球,造球机规格为 1000mm、边高 150mm 。在造球过程中,粘结剂用量为 1.0%,添加剂 KS 用量为 5%,适宜的造球工艺参数水分为 8.5% 。生球干燥预热试验在 200mm 焙烧杯中进行,适宜的干燥温度为 150℃,风速 0.55m/s,料高 100mm,时间 20min 。而较佳的预热温度为 700℃,料高 100mm,时间 15min 。经过这一系列精细的操作流程,制备出符合要求的预热球团,为后续的还原工序奠定基础。

  (二)预热球团直接还原过程

  预热球团的直接还原在 1000mm×550mm 的回转窑 “火力模型” 中开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种工艺参数,以确保钛精矿中的铁氧化物能够充分还原,同时促使铁晶粒长大到便于后续机械分选的粒度,实现钛精矿中 Fe/Ti 的高效分离。

  (三)磁选分离步骤

  金属化球团首先经过颚式破碎机及对辊破碎机破碎至 -3mm,然后在 600mm×1000mm 球磨机内进行湿磨,直至 -0.076mm 占比达到 95% 左右 。随后采用 500mm 筒式磁选机进行分离,一段磁选磁场强度为 159.156kA/m,扫选磁场强度为 254.650kA/m 。通过这一磁选分离步骤,将金属化球团中的磁性物质与非磁性物质有效分离,从而得到磁性产品和富钛料。

  三、回转窑直接还原钛精矿扩大试验结果

  (一)工艺参数优化试验成果

  影响直接还原效果的因素众多,本次选取主要因素进行优化试验。在还原温度 1100℃,窑体转速 1r/min,球团入窑温度 1050℃的条件下,对碳铁比(C/Fe)、高温还原时间和炉料填充率进行试验。结果显示,在填充率、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一定时,当 C/Fe 从 1.7 增加到 2.2,还原产品的金属化率 ηm 和富钛料的 TiO₂品位大幅提升;但 C/Fe 从 2.2 增至 2.7 时,效果提升不明显且成本大幅增加,因此 C/Fe 选取 2.2 。当填充率为 20%,C/Fe 为 2.2 时,高温时间从 180min 延长至 210min,产品金属化率 ηm 和富钛料的 TiO₂品位显著提高,延长至 240min 变化不明显,所以高温还原时间选择 210min 合适 。在 C/Fe 为 2.2、高温还原时间 210min 条件下,填充率从 16% 提高到 20%,产品金属化率和富钛料的 TiO₂品位均明显提高,故填充率以 20% 为宜 。通过这些优化试验,确定了适宜的工艺参数,为高效制取富钛料提供了保障。

  (二)球团对比试验结论

  为对比预热球团和冷固结球团的还原效果并验证小试结果,进行了对比试验。在 C/Fe、高温还原时间、还原温度和填充率相同条件下,两种球团还原效果差异显著。预热球团的金属化率 ηm 和富钛料的 TiO₂明显高于冷固结球团。冷固结球团高温时间达 420min 时,才与预热球团还原 180min 的效果接近,但富钛料 TiO₂品位未达 74% 。这表明钛精矿冷固结球团还原效果远不及预热球团,且达到相同还原效果所需时间长得多,因此选取预热球团更为合适,进一步验证了小试结果的准确性。

  四、总结

  新工艺成功开发,关键在于采用新开发的添加剂 KS 和预热球团技术。添加剂 KS 大幅降低还原温度,促进钛铁矿还原,强化 Fe/Ti 在磨选过程中的分离,预热球团技术进一步增强了添加剂的作用。与电炉法相比,新工艺以劣质煤为能耗,电耗少、成本低、投资省,不存在还原剂污染成品问题,设备均为常规设备,工艺可靠且易于推广。

  在添加剂 KS 用量 5%、粘结剂用量 1%,球团经 700℃预热 15min 后在 1100℃还原的条件下,适宜的 C/Fe 为 2.2 左右,高温还原时间≥210min,填充率 20% 左右 。在此条件下,所得钛精矿金属化球团的金属化率 ηm>92%,经破碎磨矿磁选,得到富钛料 TiO₂>74%,回收率 > 90%,磁性物 TFe>81%,回收率 > 86%,磁性物可供炼钢及粉末冶金使用 。该新工艺为攀西钛精矿的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的可行途径,有望推动我国钛工业朝着更高效、更经济、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更多钛精矿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钛精矿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