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又称先锋霉素,是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第一个头孢菌素于20世纪60年代问世,目前上市品种已达60余种。头孢类药物已成为国内抗感染药物的领头羊。以下对头孢霉素行业技术分析。
头孢霉素行业技术分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和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推进,市场需求的推动力也将随之增大,市场扩容的潜力可期。头孢霉素行业分析预计到2019年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市场规模将达873.36亿元以上,其中复方制剂市场规模可达125.49亿元,在头孢类制剂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将达14%以上。
2015-2019年我国头孢菌素制剂及复方制剂市场预测(亿元)

头孢类药物市场厂家的排名变化比较大,但一些在该领域具有传统优势的企业则相对稳定。产品线中拥有临床用药大品种与较高市场份额,是企业提高头孢类药物市场地位的关键。从长远角度来看,未来几年,头孢类抗生素市场增长脚步必将难以阻挡。现从四大类型来分析头孢霉素行业技术。
一代头孢菌素为60年代及70年代初开发,耐青霉素酶,对革兰阳性菌包括耐青霉素的金葡菌相当有效。头孢霉素行业技术分析,对革兰阴性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较差,仅对大肠杆菌、奇异杆菌、流感杆菌、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有一定活性。一代头孢菌素的特点为,对革兰阳性菌包括耐青霉素G金葡菌较第二、第三代强;对各种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远较第二、第三及第四代差;对肾脏具有一定毒性,与氨基甙与氨基甙类抗生素或强效利尿剂合用时会加剧其毒性作用。常用的有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等。
第二代头孢菌素为70年代中期开发。头孢霉素行业技术分析,本类头孢菌素的抗菌活性及抗菌谱较一代广,特别是抗革兰阴性菌的活性优于一代,包括*代无效的肠杆菌属、吲哚阳性变形菌属、嗜血流感杆菌和某些拟杆菌属等。第二代头孢菌素的特点为,对革兰阴性菌和多数肠杆菌属细菌同具相当活性;对各种β-内酰胺酶较稳定;对第三代耐药的雷极变形杆菌和普鲁威登菌均相当敏感;对肾脏毒性小;对绿脓杆菌无效。属此代的有:头孢呋辛钠、头孢孟多、头孢西丁、头孢替安、头孢克洛、头孢美唑等。
第三代头孢菌素系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开发。头孢霉素行业技术分析,本类头孢菌素性能稳定,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较少,毒性也较低。本类头孢菌素的特点为,抗菌活性强,抗菌谱更广;对β-内酰胺酶稳定,对产生β-内酰胺酶的革兰阳性及阴性菌均有效;对绿脓杆菌、产碱杆产碱杆菌、沙雷菌和肺炎克雷白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革兰阳性菌的活性不如*代;有一定量能渗入炎症脑脊液中;对肾脏基本无毒性。比较常用的有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
第四代头孢菌素系80年代中期后开发。头孢霉素行业技术分析,本类头孢菌素对各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对多数耐药菌株的活性超过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氨基甙类抗生素。已用于临床的有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唑南等。
头孢霉素行业技术分析,每一类头孢菌素的品种均具独特的药理特点,只要使用得当,便可获得最佳疗效。如头孢唑啉钠是一代头孢菌素中抗菌作用强、药物浓度较高的品种,常用于感染较重的病人一代的头孢拉定抗菌作用较弱,但毒副作用小,特别适用于老人、小儿的一般感染;第三代中的头孢曲松钠在肝胆系统和脑脊液中的浓度高,特别适用于这些部位的细菌感染;第三代的头孢他啶更适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沙雷菌的感染和免疫缺陷者的感染。一般而言,口服给药适用于轻症感染,而静脉给药适用于中重度感染。头孢菌素不一定是抗感染的首选药,不可“拿来就用”,它属于处方用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选用。
更多头孢霉素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头孢霉素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