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从生猪行业养殖模式来看:中国生猪养殖的传统模式主要包括三种:专业育肥户、专业母猪养殖户和自繁自养户。下面进行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养殖行业分析表示,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高品质的畜、禽、水产等农产品以及各种粮食加工作物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养殖行业环保问题,特别是2017年起,国家对于养殖行业环境严抓严管,可以说养殖行业步履艰难,使得养殖规模有所缩小。从生猪养殖的市场规模来看,我国这些年整体进步非常小,年复合增长率大约为3.6%,其中既有进口替代的原因,也有本身规模化养殖水平不高的原因。
生猪养殖处于饲料养殖产业链的一环。饲料养殖产业链上游是饲料,饲料企业从油厂或经销商购买豆粕、玉米等搅拌成饲料,为养殖提供必要的食物原料。生猪养殖相关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中游,具体包括育种企业和养殖企业,养殖企业又细分为自繁自养、外购猪仔养殖、二次育肥。
育肥猪达到标准体重后出栏,进入下游加工流通环节,具体细分为屠宰厂屠宰,肉制品加工和肉罐头加工,并流入超市、菜市场、餐饮行业等分销场所,最终到达消费者终端。
近年来由于消费升级,对营养价值高的特种水产品和高档水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促使水产养殖品结构的变化。以淡水鱼为例,草鱼、鲤鱼、鲢鱼、鲫鱼、鳙鱼等传统家鱼的比重逐年下降,其他淡水鱼类如鲟鱼、鳗鲡、黄颡鱼、泥鳅等所占的占比逐年上升。
近十年来,我国特种水产配合饲料的产量由2006年的75万吨增长为2016年的约150万吨,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7.18%,高于水产配合饲料4.70%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并且其占水产配合饲料比重由2006年的6.23%提高到2016年的7.88%。随着特种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特种水产饲料的产量有望加速增长,在水产配合饲料中所占比重进一步提升。
随着环保压力的日益加大,散户养殖正在加速退出市场。这样一来,除了能够降低市场生猪供给量,还可使行业向专业化、规模化过渡。散户养殖比例下降的同时,使得行业集中度提高。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消费者对食品包括肉类及肉制品的消费需求不断提升,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口味、营养等。以上便是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分析的所有内容了。
更多养殖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养殖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