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行业市场分析报告是对造船行业市场规模、市场竞争、区域市场、市场走势及吸引范围等调查资料所进行的分析。它是指通过造船行业市场调查和供求预测,根据造船行业产品的市场环境、竞争力和竞争者,分析、判断造船行业的产品在限定时间内是否有市场,以及采取怎样的营销战略来实现销售目标或采用怎样的投资策略进入造船市场。
造船市场分析报告的主要分析要点包括:
1)造船行业市场供给分析及市场供给预测。包括现在造船行业市场供给量估计量和预测未来造船行业市场的供给能力。
2)造船行业市场需求分析及造船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包括现在造船行业市场需求量估计和预测造船行业未来市场容量及产品竞争能力。通常采用调查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相关分析预测法。
3)造船行业市场需求层次和各类地区市场需求量分析。即根据各市场特点、人口分布、经济收入、消费习惯、行政区划、畅销牌号、生产性消费等,确定不同地区、不同消费者及用户的需要量以及运输和销售费用。
4)造船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包括市场主要竞争主体分析,各竞争主体在市场上的地位,以及行业采取的主要竞争手段等;
5)估计造船行业产品生命周期及可销售时间。即预测市场需要的时间,使生产及分配等活动与市场需要量作最适当的配合。通过市场分析可确定产品的未来需求量、品种及持续时间;产品销路及竞争能力;产品规格品种变化及更新;产品需求量的地区分布等。
造船行业市场分析报告可为客户正确制定营销策略或投资策略提供信息支持。企业的营销策略决策或投资策略决策只有建立在扎实的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只有在对影响需求的外部因素和影响购、产、销的内部因素充分了解和掌握以后,才能减少失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从而将经营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通过对造船业历史回溯来探寻周期规律,从多个角度对当前形势进行研判。民生证券认为:在“供给改善、需求向好、盈利增厚”三重因素叠加下,本轮造船大周期正处于景气前期。具体看:1)造船业在上一轮大周期结束后有长达约15年的产能出清,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需求端中长期持续向好。船企手持订单量创2014年来新高,生产任务饱满,部分船企已排产至2028年;3)供需错配驱动船价上涨,同时成本端随钢价回落,船企盈利能力得到明显修复。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1—6月,我国造船完工量250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4%;新接订单量542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3.9%;截至6月底,手持订单量1715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8.6%。1—6月,我国造船三大指标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5.0%、74.7%和58.9%。
东吴证券研报称,船舶具有二十年以上的长寿命、一年半至三年的长生产周期和长扩产周期,导致造船业以十年为维度周期波动。本轮船舶周期启动自2021年,船舶订单量价齐升,当前仍维持较高景气度,头部船厂接单至2028年。判断船舶行业仍在周期上行阶段,需求侧船龄到期与航运业燃料转型为核心驱动力,供给刚性下周期有望持续至2030年后。建议关注订单量利齐升、业绩兑现的船舶龙头及产品矩阵拓展、订单饱满的国产零部件商。
方正证券研报认为,展望后市,在全球制造业复苏的背景下,伴随巴以冲突、红海事件影响力的持续扩散,全球航运需求缺口仍将存在。伴随脱碳进程的不断加速,未来有望多船型轮动推动造船业景气度继续上行。散货船:大宗商品需求提供支撑,双燃料替换缺口大;集装箱船:红海扰动运价走高,中小箱船更新需求强;油船:贸易预期向好,原油船更新需求缺口较大;气体船:双燃料需求牵引,气体船多向发展。目前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均处于全球第一,船企对比日韩造船具备多重优势,未来有望把握机遇迈向绿色高端再创辉煌。
方正证券研报指出,船型需求有望轮动,看好造船市场景气度延续。展望后市,在全球制造业复苏的背景下,伴随巴以冲突、红海事件影响力的持续扩散,全球航运需求缺口仍将存在。伴随脱碳进程的不断加速,方正证券认为未来有望多船型轮动推动造船业景气度继续上行。散货船:大宗商品需求提供支撑,双燃料替换缺口大;集装箱船:红海扰动运价走高,中小箱船更新需求强;油船:贸易预期向好,原油船更新需求缺口较大;气体船:双燃料需求牵引,气体船多向发展。目前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均处于全球第一,船企对比日韩造船具备多重优势,未来有望把握机遇迈向绿色高端再创辉煌。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全球造船产能自2009年以来持续出清,伴随着全球运力进入新一轮更替周期,当下中、韩主流船厂产能已经处于饱和状态,行业处于良性、有序竞争状态,造船业持续景气。判断2027年前造船业供给弹性整体有限,预计到2027年年底全球造船产能将在2022年的基础上增加17%。供给端持续紧张且缺乏弹性支撑新船价格不断上涨,复盘过去三轮造船周期船价走势,判断本轮周期新船价格指数高点将会在240—250点,当前船价还处于本轮上行周期中期位置。
中信证券表示,全球造船产能自2009年以来持续出清,伴随着全球运力进入新一轮更替周期,当下中、韩主流船厂产能已经处于饱和状态,行业处于良性、有序竞争状态,造船业持续景气。我们判断2027年前造船业供给弹性整体有限,预计到2027年年底全球造船产能将在2022年的基础上增加17%,其中重启产能和扩建产能弹性分别为6%/11%,扩建主要为高附加值增量船型大型LNG运输船的产能。供给端持续紧张且缺乏弹性支撑新船价格不断上涨,目前Clarksons新船价格指数为185点(本轮周期起点为125点),复盘过去三轮造船周期船价走势,我们判断本轮周期新船价格指数高点会将在240-250点,当前船价还处于本轮上行周期中期位置。当前时点我们继续坚定看好本轮造船景气周期以及深度受益于本轮造船上行周期的细分产业链龙头企业,维持船舶制造行业“强于大市”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