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近年来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从传统的“挖煤卖煤”到如今的“绿色风光”,内蒙古正以新能源为核心推动能源结构转型。2024年,内蒙古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超4100万千瓦,新能源总装机规模达到1.35亿千瓦,多个领域实现“全国第一”。本文将从内蒙古新能源发展的现状、国网蒙东电力的新能源项目进展、市场化新能源项目的突破以及内蒙古特高压电网的建设与运维四个方面,全面梳理内蒙古新能源产业的最新动态。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新能源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内蒙古凭借“头顶有风光、脚下有煤炭、手中有电网”的资源优势,正在加速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从“挖煤卖煤”到“绿色风光”,内蒙古的能源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2024年,内蒙古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超4100万千瓦,新能源总装机规模达到1.35亿千瓦,位居全国前列。
作为内蒙古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国网蒙东电力在新能源项目规划、建设和运维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特高压外送通道及配套工程的建设,国网蒙东电力积极推动内蒙古新能源的外送消纳,为全国能源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
国网蒙东电力在内蒙古新能源项目的推进中表现突出。2024年,该公司全力服务“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开发,推动多个新能源项目快速接网。其中,巴彦杭盖胜利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之一,承担着国家第一批大型风光基地送出的使命。
该工程起于500千伏巴彦杭盖站,止于1000千伏特高压胜利站,计划于2024年6月底投运。工程投运后,将进一步提升锡林郭勒盟泰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和锡林郭勒盟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通道的清洁电源输电效益,满足新增100万千瓦风电送出需求。
此外,国网蒙东电力还完成了多个第一批大型风光基地项目的建设,包括鲁固直流外送400万千瓦风电项目、锡林郭勒盟特高压外送二期400万千瓦风光项目和伊穆直流外送岭东100万千瓦风光项目,所有项目均已投运。其中,赛音昭500千伏开关站工程从纳入规划到核准仅用时4天,从开工到投运仅用时4个半月,创造了国网蒙东电力超高压电网建设的新速度。
2024年,内蒙古“市场化新能源项目”累计并网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预计每年可生产绿电231亿度。这一成果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70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43万吨,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市场化新能源项目通过市场机制运作和管理,涵盖了风能、太阳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些项目的特点是通过市场竞争和商业化运作确定开发者和运营模式,由电网企业保障并网,旨在提高能源效率和促进清洁能源的利用。国网蒙东电力在2024年积极推动第二批、第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配套及保障性新能源并网项目,涉及第二批项目共2项,装机容量638万千瓦,已并网238万千瓦;第三批正式项目17项,装机容量920万千瓦,另有4项预备项目,装机容量460万千瓦。
新能源发展离不开电网支撑,内蒙古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和运维为新能源的消纳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内蒙古已建成面向山东、天津、山西、江苏等地的“五交三直”8项特高压输电工程及配套汇集电网项目,形成了纵贯南北的“蒙电外送大通道”。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内蒙古超特高压公司全面实施特高压精益运维,建立特高压站标准化运维管理体系,加强关键设备巡视,综合利用“人工+可视化+无人机”方式进行线路特巡,有效保障了特高压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未来,国网蒙东电力将继续加快推进蒙西京津冀、达拉特蒙西等特高压工程,积极助力“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全面推进锡林郭勒盟特高压网架补强,深化“十五五”电网规划研究,超前谋划新的外送通道,着力提升蒙东电网整体外送能力,让更多省份用上来自内蒙古的绿色能源。
内蒙古作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排头兵,近年来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特高压外送通道的建设和运维、市场化新能源项目的推进以及国网蒙东电力的积极服务,内蒙古正加速实现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未来,内蒙古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国能源绿色转型作出更大贡献。
更多新能源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新能源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