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据行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我国城市燃气业务覆盖率达98%,但传统营业厅的区域分布不均仍制约着部分居民的便利性。在此背景下,成都率先将“燃气+社区”模式纳入城市治理框架,通过精准布局贴近民生的服务网络,探索出一条兼具效率与温度的发展路径。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燃气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在2025年7月2日,成都市十二桥路、金粮路、交大路三条街道同步启用首批燃气社区服务中心。这些中心不仅实现了基础业务的“家门口”办理,更以多功能服务站的形式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创新样本。这一举措标志着成都正通过精细化布局抢占燃气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燃气作为现代生活的核心能源之一,在居民用能管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过去,缴费、检修等常规业务需往返数公里至集中营业厅办理,耗时且低效。如今,成都通过“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建设规划,将服务端口前移——首批三个燃气社区服务中心的落地,让周边居民步行3-5分钟即可完成所有用气需求。
以十二桥路中心为例,其服务半径覆盖方圆两公里内约2万户家庭,提供抄表、安检、维修等全流程业务,并增设采暖系统安装咨询、报警设备报装等增值服务。数据显示,该模式使市民平均办事时间缩短70%,同时降低燃气企业运营成本约35%。
除了基础功能外,社区服务中心的“社会价值”属性进一步凸显。站点开辟了户外劳动者专属服务区,常年为交警、环卫工人等群体提供冷热饮品、充电设备及休息空间,并配备应急药箱、血压测量仪等设施。这种将民生服务与公益关怀结合的设计,使燃气网络成为城市韧性建设的重要节点。
值得注意的是,中心还通过数字化手段强化安全监管: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用户用气数据,在异常情况发生时自动触发预警并联动维修团队响应。这一模式为后续推广“智慧燃气社区”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从行业趋势看,2025年我国城镇燃气行业的服务重心正从单一能源供应转向综合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商。成都此次布局不仅优化了空间资源配置,更通过“一站式服务中心”整合了安全教育、应急响应等附加功能,推动燃气产业向民生服务链的深层渗透。
据行业预测,到2030年全国将建成超5万个类似社区级站点,形成覆盖率达85%以上的立体化服务网络。成都模式印证了“小场景撬动大民生”的可行性——当燃气服务融入15分钟生活圈后,不仅提升了居民幸福感,更通过资源整合降低了社会运行成本。
从末端到中枢的产业转型
2025年的成都案例揭示了一个清晰趋势:燃气行业正摆脱传统能源供应商的角色定位,转而成为智慧城市治理中的核心枢纽。社区服务中心的多维度功能设计,既解决了居民用气痛点,又通过公共空间共享实现了社会效益最大化。随着技术迭代与政策支持加码,未来“燃气+”模式或将成为城市基层服务创新的重要引擎,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更多燃气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燃气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