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全球维生素行业正经历周期性调整,主要产品价格持续回落至历史低位,部分品种逼近成本线,厂商盈利承压显著。尽管市场对新一轮涨价预期有所升温,但供需关系错配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仍制约短期行情修复,未来3-6个月产业格局将面临多重考验。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维生素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经历过去一轮涨价潮后,维生素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多种维生素产品价格已回落至前期低点,部分关键品种如维生素D3出厂价一度跌破180元/公斤的成本红线。头部企业为改善盈利水平,近期尝试通过高报价策略提振市场信心,例如海盛制药、花园生物等厂商将维生素D3报价提升至600-660元/公斤区间,但实际成交价格尚未显著回升。数据显示,新和成主营的维生素A和E当前价格已处于盈亏平衡边缘,其上半年净利润虽达33.0亿-37.5亿元(同比增长50%-70%),但二季度增速明显放缓至6.37%-40.82%,反映行业整体承压态势。
需求端疲软成为压制价格的核心因素。尽管部分厂商采取停报停签策略收缩供应,但终端市场需求未见显著回暖。数据显示,维生素D3等热门品种的高报价尚未转化为实际订单增长,而其他品类如维生素K3面临更为严峻的库存压力。行业分析指出,在缺乏突发事件刺激(如去年巴斯夫停产事件)的情况下,市场需更长时间消化现有存货。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多数维生素产品仍处于下行通道,短期内难以形成持续性涨价动能。
从历史规律看,维生素价格通常呈现3-5年的周期性波动特征。当前行业已进入本轮周期的底部区域,但复苏进程受多重因素制约:一方面,全球饲料及医药需求增长趋缓;另一方面,头部企业扩产带来的产能过剩压力持续存在。市场普遍预期,2025年第四季度可能存在边际改善机会,主要基于以下逻辑:一是企业库存去化接近尾声,二是冬季养殖业补栏可能带动阶段性需求回升,三是环保政策收紧或推动中小厂商退出加剧行业集中度。
总结来看,维生素行业正经历周期底部的震荡修复阶段。虽然短期涨价动能不足,但价格触底迹象与头部企业的策略调整预示着产业转折点临近。未来12个月,供需关系改善程度、替代品竞争格局演变以及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将成为决定市场走向的关键变量。企业需密切关注库存周转效率,在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协同方面构建差异化竞争力,以应对行业周期波动带来的挑战。
更多维生素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维生素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