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中央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和地方车展等营销活动活跃的背景下,中国乘用车市场展现出供需两端的积极联动。截至2025年7月末,全国乘用车库存水平降至329万辆,较上月减少3万辆,同比2024年同期下降4万辆,呈现健康去库存态势。政策驱动下的厂商生产积极性与终端销售节奏调整,共同塑造了当前市场供需的动态平衡。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乘用车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指出,截至2025年7月末,全国乘用车行业库存总量为329万辆,较上月下降3万辆,并低于去年同期4万辆水平。这一数据表明,在中央及地方促消费政策的协同作用下,厂商主动调整生产计划与销售策略,有效缓解了经销商库存压力。此前因政策启动带来的乐观预期曾推动厂家批发量激增,致使4月行业库存攀升至近两年新高的350万辆。然而,自5月以来,车企理性控制产量,通过减少对渠道的过度压货,逐步实现去库存目标,最终在7月底将库存降至当前合理区间。
随着6-8月传统销售淡季的到来,行业预判未来三个月销量将呈下行趋势。基于此预期,车企提前启动生产调整策略,结合2025年7月底的库存数据与销售预测,当前库存可支撑约47天的终端需求,较2023年同期减少6天、同比2024年下降3天,反映出库存管理效率显著提升。这一结果既得益于政策对消费端的刺激作用,也源于企业对市场周期性规律的精准把控。
在细分领域中,专注于新能源车生产的企业表现尤为突出:其库存量从2025年4月的88万辆降至6月的80万辆,并于7月底进一步减少至78万辆,环比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向调整。这一数据变化印证了政策对新能源领域的倾斜效应——通过补贴优化和充电设施完善等措施,企业加速消化库存的同时,也在技术研发与市场渗透率提升上持续发力。
2025年乘用车行业在政策引导、厂商主动管理及消费复苏的多重作用下,已初步形成供需匹配的良性循环。短期看,季节性淡季对销量的影响需通过精准控产应对;中长期则需依托新能源技术迭代与市场环境优化,巩固行业增长动能。未来,政策红利与市场化需求的协同发力,将继续推动乘用车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更多乘用车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乘用车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