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有所养"正加速向"老有优养"转变。截至2024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1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突破22%,这一庞大的社会群体催生出万亿级银发消费市场。政策红利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养老服务形态从基础生存保障向品质化、科技化服务迭代升级。本文聚焦养老产业重点领域企业竞争格局,结合最新工商注册数据与行业动态,解析当前市场发展特征及未来趋势。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养老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指出,2024年数据显示,我国银发经济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显示,上半年养老服务收入显著提升,智慧养老技术服务、老年智能设备制造等领域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政策与市场共振效应初显成效。天眼查专业版数据进一步印证这一趋势:截至当前,全国在业存续的养老相关企业超37.2万家,其中2025年新增注册企业约3.1万余家,近五年注册量持续攀升并在2024年达到峰值。
从地域分布看,山东、广东、江苏三省形成第一梯队。截至当前,山东省养老相关企业数量达3.5万余家,广东省紧随其后拥有超3万家,江苏省亦突破2.7万家。这些经济发达地区依托政策支持与产业链配套优势,在智慧养老产品研发、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等方面率先实现规模化布局。
在"享老"理念推动下,科技赋能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老年智能穿戴设备、AI健康监测系统等创新产品加速迭代,带动相关领域销售收入高速增长。同时,居家适老化改造、养老机构数字化升级等服务场景的深化拓展,促使头部企业在技术研发与应用场景落地方面展开激烈角逐。
伴随市场扩容,竞争环境也趋于复杂化。天眼查数据显示,当前涉及司法案件的养老相关企业占比约4.41%,主要集中于服务履约纠纷与产品责任争议领域。这提示企业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需强化风控体系构建与合规管理能力,以应对行业规范化转型带来的挑战。
展望
2025年的中国银发经济正站在历史性转折点上:庞大的人口基数叠加消费升级需求,持续释放市场活力;政策红利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重点企业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在智能硬件开发、社区养老运营等领域形成多维布局。然而,行业规范化建设仍需进一步深化,未来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将体现在服务质量提升与科技赋能深度上。随着"十四五"老龄事业规划的全面落地,一个更加成熟规范且充满创新动能的银发经济体系正在加速成型。
更多养老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养老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