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聚焦天津三年专项行动中的政策导向与服务需求
老龄化加速背景下,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凸显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养老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养老服务需求呈现井喷态势。据权威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2.8亿,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比超15%。在此背景下,专业养老护理人才缺口达数百万级,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瓶颈。天津市近日出台的专项培训计划,通过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创新范本。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民政部门发布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提升实施方案》提出明确量化指标:2025年至2027年期间将培训养老护理员及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技能人才超1万人次,同步推动5000人次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该计划精准对接当前市场对专业化服务的迫切需求,预计可有效缓解养老服务机构一线岗位人员短缺问题,并提升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质量。
专项培训优先面向五类核心人群展开——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登记失业者、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以及失能老年人家属。特别对零就业家庭、低保户及养老服务机构新入职员工开辟绿色通道,确保政策红利直达最需要群体。此举不仅为弱势群体提供转岗机会,更通过定向培养稳定行业人才供给链,形成“培训—就业—再培训”的良性循环机制。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培训内容涵盖养老护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核心岗位的技能模块,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以适应行业技术迭代需求。天津市创新推行“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院校、培训机构、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及机构自身联动,实现从岗位需求分析到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再到就业服务的全流程闭环管理。这种整合资源的运作方式,显著提升了培训与实际工作的匹配度。
各区民政部门正加紧开展养老服务机构人员缺口调研,同步梳理在职员工再教育需求清单;人社部门则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如“就业驿站”平台、“津彩e就业”小程序等),实时采集重点群体的培训意愿数据。双线数据整合后形成的精准项目库,确保了政策落地时的靶向性与实效性。这种政府主导、多方协同的运作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参考。
人才战略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天津市三年专项计划通过明确量化目标、聚焦重点人群、构建标准化体系及强化供需对接,系统性回应了养老服务市场对专业人才的核心诉求。预计到2027年,该市将培育出一支规模达万人次的专业化队伍,不仅提升本地养老服务质量,更可能形成辐射全国的示范效应。在政策持续加码与技术快速更新的双重驱动下,未来三年或将成为我国养老服务行业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跃升的关键转折期。
更多养老服务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养老服务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