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金融行业分析报告 >> 欧洲央行加息将与中国等产生叠加效应,减缓通胀

欧洲央行加息将与中国等产生叠加效应,减缓通胀

2011-04-09 09:24:00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在中国央行年内第二次宣布加息两天后,欧洲央行也宣布将欧元区主导利率由现行的历史最低的1%提高至1.25%,此次加息也是欧洲央行自2008年7月以来的首次加息,意味着欧洲的宽松货币政策开始进入收缩周期。

  新兴市场国家的“加息潮”终于开始向主要发达经济体蔓延。欧元区紧缩银根,无疑将产生叠加效应,不仅有助于缓解新兴经济体“控通胀”面临的“两难”局面,也将有助于减缓全球日益高涨的通胀压力。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逐渐减弱,一些发达经济体货币发行泛滥的严重后果日益显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迅速上涨、短期炒作资本伺机流动获利、全球面临通胀压力。

  2010年,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纷纷宣布加息,但在主要发达经济体继续维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其效果往往打了折扣。

  去年10月19日,中国自2008年9月连续5次降息后首度加息,至今已连续四次加息,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分别达到3.25%和6.31%。

  虽然加息能有效改变部分投资者对于资产价格泡沫化的预期,但加息后中外利差加大也会吸引世界上过剩的流动性入境套利,反而加大国内通胀压力。中国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均在控制通胀努力上面临着这样的“两难”局面。

  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为此采取多种手段,筑起防范热钱冲击的“堤坝长城”。巴西等国对通胀、金融市场泡沫以及资本突然撤离可能引发的恐慌深感忧虑,因而采取了征税等管控措施来打击资本流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传统上一直主张为投资资金流动开放市场,但日前其政策立场亦出现重大转变,历史上首次同意各国可对国际资本流入实施管制。分析人士认为,这表明IMF开始承认短期资本管制是管理“热钱”流入的“正当工具”。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指出,我们目前出现的通货膨胀其实是国际性的。输入型的通货膨胀对中国有很大的影响,这也是我们难以控制的。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世界各主要经济体普遍出台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急剧上升。美联储相继推出两轮“量化宽松”总规模逾两万亿美元。

  自2008年12月以来,美联储把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零至0.25%的历史低位,迄今已经持续28个月。

  欧洲央行长期将欧元区主导利率维持在1%的历史最低水平。英国央行7日决定继续将主导利率维持在0.5%的历史最低水平不变,同时决定维持向市场提供的直接货币供应量规模不变。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结构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剑峰说,当前全球性通胀风险背后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全球流动性泛滥,只有管好并尽快回收这些流动性,才能有效化解当前的全球性通胀风险。

  之前,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迟缓,经济增长和就业被放在首要位置。欧元区此次宣布加息,意味着稳定物价已经超过经济增长成为欧洲当前最关注的问题。

  欧盟统计局上月底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受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截至今年3月,欧元区通胀率已升至2.6%,创两年多来的新高。这是欧元区通胀率连续第四个月超过欧洲央行为维持物价稳定所设定的2%的警戒线。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认为,欧元区宣布加息至少表明它开始拧紧滥发流动性的“水龙头”、不再持续“宽松”,这对于新兴市场国家缓解“两难”局面不无裨益,对于减缓全球性通胀风险也将产生正面效应。

  欧元区站到“加息阵营”,无疑会对美国相关政策产生影响,令其在是否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的问题上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如果作为最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美国不顾全球的通胀压力,继续开闸放水,无疑会招致更广泛的反对声浪。

  陈凤英警告,过剩的全球流动性正在兴风作浪,不仅推高全球性通胀风险,还导致多国金融市场投机、波动加剧,如果再不及时回收过剩流动性,最终会带来恶性通胀,导致全球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美联储5日发布的最近一次货币政策决策例会会议纪要显示,它正在考虑调整实行了两年多的宽松货币政策。分析人士认为,尽管目前仍无法确定政策调整时间表,但本次纪要似乎显示美联储的关注点已有所变化

更多金融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金融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