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药品行业分析报告 >> 全球靶向药物重点药品分析

全球靶向药物重点药品分析

2013-12-20 11:30:29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尼洛替尼是第二代BCR-ABL抑制剂,由诺华开发,2007年获批上市,用于既往治疗(包括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Ph+CML)慢性期或加速期成人患者。尼洛替尼是在伊马替尼的结构上做了改进,能克服因bcr-ABL激酶突变导致的伊马替尼耐药,但不能克服 bcr-ABLT315I突变。尼洛替尼与靶点的亲和力是伊马替尼的10~30倍,能有效抑制除T315I外的伊马替尼耐药性BCR-ABL突变。全球销售额由2008年的8900万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9.98亿美元。

  2009年,国内获批上市用于对既往治疗(包括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PH+CML)慢性期或加速期成人患者。根据PDB数据:国内样本医院销售额由2010年的108万元上升到2012年的593万元。

  了解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4-2016年中国药物盒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前景投资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达沙替尼由施贵宝开发,能抑制Bcr-Abl,SRC激酶家族,c-KIT等多种激酶,是新一代的CML治疗药物,2006年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既往治疗(包括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Ph+CML),以及对其他疗法无效或不能耐受的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007年全球销售额1.58亿美元,2012年达到10.19亿美元。

  达沙替尼2011年获批,2012年在国内上市。达沙替尼在国内无化合物专利,但有一水合物晶型保护专利。晶型的专利相对容易绕过,国内正大天晴避开达沙替尼晶型专利开发了达沙替尼的无水物,首家获批临床批件并完成了达沙替尼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申请生产批件已通过现场检查,有望成为国内首家上市达沙替尼的企业。CFDA数据显示:江苏豪森也申请了达沙替尼的生产批件。

  索拉非尼是一种多靶点激酶抑制剂,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复制及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Onyx公司最初发现了这种新化合物,随后,拜耳公司参与了该药的后期开发。最初研究人员发现索拉非尼具有抑制Raf激酶的作用,随后又发现该药也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β受体,类FMS酪氨酸激酶(Flt-3),c-Kit蛋白以及RET受体酪氨酸激酶。临床前研究显示出通过在上游阻滞VEGF及PDGF受体,在下游阻滞 RAF/MEK/ERK,索拉非尼能够同时减少肿瘤的血管生成并抑制肿瘤细胞的复制,从而阻碍肿瘤的生长。

  美国FDA在2005年12月批准索拉非尼用于先前使用α-干扰素或IL-2没有应答或不适于这些疗法的晚期肾细胞癌(RCC)患者。这也是十年来FDA批准的首种用于RCC治疗的药物。2006年7月,欧盟也给予索拉非尼治疗RCC的上市批准。2007年10月,欧盟再次批准索拉非尼片剂用于肝细胞癌的治疗。2008年NCCN推荐索拉非尼为肝细胞癌(HCC)标准治疗药物。

  作为晚期肾细胞癌(RCC)第一个靶向药物,肝细胞癌唯一的靶向药物,市场需求推动索拉非尼市场快速扩张,全球销售额由2007年的2.7亿欧元上升到2012年的7.92亿欧元。

  索拉非尼于2006年获批在国内上市,先后获批用于晚期肾细胞癌(RCC)和肝细胞癌(HCC)的治疗。根据PDB样本医院数据:2007年销售4920万元,2012年销售额达1.91亿元。

  曲妥珠单抗作用靶点为HER-2,其是细胞膜上EGF受体,当EGF与HER-2结合后,会造成HER-2的双聚体化,进而引发自体磷酸化而传递细胞内讯息传递,最后维持正常的细胞生长与分裂。当HER-2过度表现,细胞会因过度刺激而造成不正常的快速生长,最终造成癌症发生,约20%-30% 的乳腺癌、胃癌过度表达HER-2。曲妥珠单抗与HER-2结合后,阻断EGF与HER-2结合进而延缓癌细胞生长。

  曲妥珠单抗由基因泰克开发,1998年获FDA批准上市用于HER2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治疗,2010年获批用于HER2阳性的晚期胃癌治疗。

  乳腺癌位居女性癌症发病率第一位,作为HER2阳性乳腺癌一线治疗药物,曲妥珠单抗临床需求大,市场销售从1999年的3.2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62.7亿美元。

  曲妥珠单抗2002年获批进入国内,PDB数据显示:样本医院销售额从2005年的1260万元上升到2012年的3.87亿元。

  针对HER2靶点,罗氏又相继推出了帕妥珠单抗和TDM-1,作为曲妥珠单抗的补充和升级换代,未来相当长时间罗氏将维持在乳腺癌治疗领域的霸主地位。

  利妥昔单抗是全球第一个抗癌单抗,1997年获批,作用靶点为CD20,该抗原在95%以上的B淋巴细胞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表达。利妥昔单抗与B淋巴细胞上的CD20结合,从而引起B细胞溶解。细胞溶解的可能机制包括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和抗体依赖性细胞的细胞毒性(ADCC)。

  除淋巴瘤外,利妥昔单抗还获批用于B细胞CD20阳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及类风湿样关节炎的治疗。

  全球销售额从1999年的5.2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71.4亿美元,2000年获批进入国内,样本医院销售额从从2005年的6400万元上升到2012年的5.34亿元。

  贝伐珠单抗作用靶点为VEGF,可以选择性地与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合并阻断其生物活性,是全球第一个抗血管生成单克隆抗体,2004获批用于结直肠癌治疗,后又批准用于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和转移性肾细胞癌的治疗。

  2004年获批当年即销售7.34亿美元,2012年全球销售额61.4亿美元。贝伐珠单抗2010年获批进入国内,2012年样本医院销售额1.96亿元,同比增96%。

更多药物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药物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