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整车行业分析报告 >> 2015年我国新常态下商用车行业发展战略分析

2015年我国新常态下商用车行业发展战略分析

2015-11-23 13:39:37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在论坛上指出,当前汽车产业在适应新常态、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新时期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在今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明确提出将节能汽车作为重点发展理念,在这个背景下举办中国国际商用车高峰论坛从全球经济发展大势着眼,从产业结构变化入手,检查问题导向,凝聚业界共识,共同探讨商用车产业转型发展的重大问题,对于推进汽车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2015年我国新常态下商用车行业发展战略分析

2015年我国新常态下商用车行业发展战略分析

  商用车市场仍有发展潜力

  从2011年开始,我国商用车市场已连续5年下滑,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今年1~9月,商用车产销同比下降12%左右,全年下降已成定局。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路耀华认为,汽车行业低迷之时,正是企业把握新常态下的市场趋势、促进自我转型升级的好时机。他指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发布,表明国家对智能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汽车行业的多个领域将迎来极佳的机遇期,因此我国商用车企业需要审时度势、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使未来汽车成为融合多项新兴技术的最佳载体,向着汽车低碳化、智能化、网络化、无人驾驶化方向迈进。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表示,目前我国商用车行业面临五大关键期: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创新的关键期、行业兼并重组的关键期、新能源商用车大发展的关键期以及中国商用车全面“走出去”的关键期。“关键期也可以理解为转折点,是商用车行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的转折点”,王侠认为,我国“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我国商用车行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抛弃依靠资源过度消耗和粗放、低效的发展模式,抛弃依赖投入增加和产销量增加拉动行业增长的思维,树立和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才能适应“新常态”,才能在关键期、转折点不至于迷失方向,甚至退出。

  客户需求转变促行业升级

  伴随技术进步,市场及客户也会不断提出新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对商用车企业来说就是产品升级的方向。

  中国重汽集团市场部总经理刘正涛分享了重卡的发展趋势。他指出,中国经济的大发展与物流行业的繁荣和进步息息相关,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物流装备的提升。中国的公路货运承担了中国物流业的最大比重,公路货运与重卡息息相关,所以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重卡的发展和升级。

  刘正涛分析,现在物流关注的需求一是要有足够的续驶里程,耐久性好;二是高速经济性;三是轻量化载重大;四是智能化。

  智能、舒适、环保都不能少

  商用车企业要把握“新常态”下的发展机遇,就要顺应新需求、研究新技术。一些国外企业在论坛上介绍了最新的技术和卡车未来发展的方向,从企业的介绍看,未来商用车在智能化、舒适性和环保方面的要求一个都不能少,这些新兴的技术在未来商用车发展的道路上都有不可或缺的关系,也是提高车辆性能的重要推动力。

  智能化在乘用车领域已经是各个企业都在发力研发的领域,商用车上对智能化的重视程度也日渐提高。德国戴姆勒股份有限公司何马腾介绍了无人驾驶技术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情况。“高度自动化驾驶让卡车更安全、更舒适、更高效”,他表示,高度自动化驾驶也让司机从单调乏味的驾驶中解放出来——不仅为物流创造了新的空间,而且还丰富了驾驶员的工作内容。

  谈到环保性能,其实除了车辆排放外,车内空气污染也是重要方面。长春赛百粘合材料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陶伟平介绍,使用低VOC原料,改进工艺,减少材料中的增塑剂、脱模剂、抗氧剂等添加剂,优化合成公益,减少副产物;使用不含溶剂的胶黏剂、水性胶黏剂和水性涂料等都是降低车内空气污染的重要途径。更多相关商用车行业现状请查阅由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商用车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更多商用车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商用车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