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之殇——6大问题困扰有车一族
根据J.D.Power的新车质量调查显示,我国国产新车的质量在逐步提高,但这提高的部分却完全被
车辆绝对的保有量的增长所淹没了——根据另一项数据显示,我国消费者对汽车质量的投诉正逐年上涨,在各项商品投诉总数量排行上,2005年,汽车杀入三甲。那么,究竟是哪些问题在困扰着我们的消费者呢?
3月,对于中国人,往往会想起两件事:学雷锋和3·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而后者经常是一个令部分商家如坐针毡的日子。即便如此,他们也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了,一年365天,只有到3月15日这么一天让人惶恐,而其余的364天,还可以继续优哉游哉地“往米中掺沙”。在汽车领域,美国人给这种“掺沙的米”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柠檬车”,柠檬,就是那种黄色的,两头尖尖的水果,之所以称那些存在质量问题的车辆为“柠檬车”,是因为柠檬的味道尝起来酸酸的,就像那些买了劣质车的消费者的心理感受。
2005年下半年中国汽车质量与服务质量投诉分析报告
■ 汽车用户投诉构成
■ 汽车产品质量投诉内容及构成
● 汽车质量问题较突出
从消费者购买汽车的那一刻起,部分不幸的车主就与修理厂结下了不解之缘,保修记录单一张接着一张,车却似乎永远也修不好,有的汽车质量问题甚至严重影响消费者人身安全。
2004年8月29日,3头毛驴拉着一辆宝马
轿车停在北京西北四环路附近。就职于上海沙砾
广告公司的林某2003年11月在杭州购买一辆进口宝马,该车先后出现11项电脑故障,在退车无果、屡修屡坏的情况下,车主上演了这起毛驴拉宝马的投诉剧。据了解,林先生在2004年3月曾将宝马车拉到宝马代理商北京某家公司维修,暂时修好了。但是半个多月后,宝马车的故障却越来越多,前侧车
窗玻璃放下来之后就再也关不上了,
花200多万元买下的宝马变成了瘫痪的“病马”。事后,经宝马公司的斡旋,车主林某收回了自己的投诉。
● 零部件没有质量标准
一些汽车零部件缺乏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OEM与零部件供应商责任不清。
2000年12月25日晚,湖南省长沙市小吴门地段,过路人陆某被一辆三菱帕杰罗V31
越野车从后面撞倒,头骨裂开,脑部严重挫伤。事故发生后,据长沙市交警直属一大队现场勘查,未发现制动痕迹,确认帕杰罗因制动失灵导致此次事故。2002年3月27日,陆某向长沙市芙蓉区法院递交诉状,以人身受到损害为由,向肇事车主李某及日本三菱汽车工业株式会社索赔336.4万元。在调查中,湖南省技术监督局经检验认定,事故系帕杰罗制动油管磨损破裂,制动油外泄,致使制动失灵所致。日本三菱汽车工业株式会社则认为,事故汽车不是由该公司生产的,而是由汉寿某汽车改装厂生产的,该公司不应承担责任。缺乏明确的责任认定引起了各方面的推委,虽然最终三菱向受害者进行了公开道歉,并召回了中国境内的7万多辆帕杰罗V31、V33越野车,但整个事件的过程还是让消费者寒心。
● 伪劣零部件充斥市场
目前
汽车维修市场出现较多的假冒零配件主要是一些经常更换的部件,如汽车“三滤”配件(空气滤芯、机油滤芯和汽油滤芯)、离合器、制动摩擦片等,而且假冒配件和正品配件零售差价最高达到10倍。
配件流通市场上的“正厂件”和“副厂件”一说已经成为了公开的秘密,部分消费者因为贪图伪劣零部件的廉价,也为假冒产品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温床。
● 汽车质量问题检测难
检测机构少是当前汽车行业的通病,有的机构技术标准或设备缺乏,不能承担事故车辆或进口产品的检测。因为检测手段不足,一些质量问题根本检测不出来,现有水平能做的检测收费也非常高,一般的轿车检测一次也要10万元以上,消费者根本承受不了。因此面对质检,许多消费者都选择了放弃。
● 厂商保修承诺不合理
目前的汽车保修期是使用年限或行驶里程数两个标准,只要达到其中之一即超过保修期。然而,对于汽车这种产品,常见的1年4万公里的保修期是否合理已经成为各方争论的话题。
消费者王某反映其购买的汽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行驶距离刚刚超过4万公里,车内
空调突然无法使用。更换新的空调消费者需支付7 000余元。消费者认为该汽车购买时间不长而且空调并不经常使用,付费修理是不合理的。由于厂家的维修承诺比较粗糙,并不细分主要部件和整体维修的时间和范围,使类似王某的问题难以解决。
● 企业“店大欺客”
一些知名的大企业凭借自己的优势地位对消费者的合理要求置之不理,无故拖延,调解投诉难度颇大。
2001年12月26日上午11时整,随着武汉森林野生动物园总经理赵军“开始砸车”的一声令下,五名年轻力壮的员工挥舞着木棒、铁锤砸向一辆奔驰SLK230轿车。该款奔驰轿车从天津开回武汉没多长时间,车在行驶的路上就出现了故障,电脑系统紊乱,警示灯一直亮着,在随后的洗车当中,又发现转向机漏机油,经过反复5次的修理,最终都没有将车修好,要求退车又遭拒绝。武汉砸奔驰事件发生后,部分专家和媒体认为此举不够理智,应该走法律的途径。可是状告奔驰变成了天狗吃月,看起来大大的一个,可就是无法下口。首先,光是搞清楚被告的准确名称,就让消费者和法院相当费劲。奔驰北京办事处拒收传票,戴姆勒·克莱斯勒(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则称自己是独立的中国法人,无权接受针对另一独立法人的诉讼文书。汽车这样特殊的商品,没有相关的立法,维权实在难上加难。
■ 在汽车质量中,零部件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然而,目前中国的汽车行业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似乎国产化率越高的汽车,其质量就越难以得到保证
■ 美国有一部很著名的“柠檬法”,其中规定新车在一定期限内返修2~3次就要免费为消费者进行退换。而之所以称之为“柠檬法”,是因为出现质量问题的新车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吃柠檬,真是酸到心里
谁来捍卫汽车质量
在目睹了众多来自国产汽车的质量问题之后,笔者对于产能日益过剩并必将转向出口的中国汽车产生了这样的担心:我们的出口汽车是否会沦为“三低”产品——低设计开发技术含量、低制造工艺质量、低品牌附加值。而低价格的优势也会随时面临被其他国家在WTO框架内进行反倾销调查的命运。即使不谈出口,那么目前国内的汽车质量能否接受汽车产品三包政策的考验,事实上,中国汽车产品三包政策迟迟没能推出恐怕也与此有很大关系。
当然,有关汽车质量的监管每年都有新的政策出台,此前的召回制度是一个,三包政策则是广大消费者预期中的另一个。除了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一些机构和组织也以商业的方式参与着对汽车质量的研究和测评,进而促进
整车厂商对汽车质量的改善,这其中,J.D.Power亚太公司推出的新车质量调研(IQS)是专业领域知名度较高的分析报告。而更多具有维权意识的消费者通过法律途径捍卫自己的权力也体现出人们对汽车质量问题的关注和苛求
更多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汽车及零部件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