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核心数据支撑:预计到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3.1亿,占总人口的22%,养老服务刚性需求持续攀升。在此背景下,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近期联合印发《促进普惠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过六大举措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为应对老龄化挑战提供制度保障。
针对老年人口规模扩大与服务缺口并存的现状,政策提出从内容丰富度和服务覆盖范围双管齐下。一方面要求养老服务机构拓展居家上门、社区嵌入式照护等多元化服务形式;另一方面明确到2025年实现普惠性养老服务网络城乡均衡发展,重点保障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基本需求。通过加强医养结合和长期照护衔接机制,确保养老服务连续性和可及性。
政策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支持连锁化养老集团与本土社区服务机构协同发展。特别强调公办养老机构在履行兜底职能的同时,需开放空余床位提供普惠服务,预计2024年将释放超10万张优质床位资源。同时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村互助型养老服务设施,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吸引民营企业及返乡人员参与基层养老网络建设。
针对历史遗留的产权缺失问题,政策提出在合规前提下推动闲置厂房、医院等存量建筑转型为普惠性养老服务设施。对符合条件的机构给予用地保障、水电价格减免和运营补贴支持,预计相关举措可降低机构综合成本约15%20%。通过建立"物业+养老""社区+养老"等融合模式,进一步激活低效资产的服务效能。
健全政府指导价与市场调节价相结合的价格形成机制,要求各地根据运营成本和服务标准制定普惠性收费标准,确保价格透明可控。同时构建"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平台,强化消防、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并建立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制度,倒逼机构提升规范化水平。
政策提出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加大人才培训力度(计划2025年前培养50万名养老护理员)等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同时倡导全社会参与敬老助老行动,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发力的治理格局。
总结展望:随着政策落地实施,预计到2025年我国养老服务供给将实现量质齐升——普惠性床位占比提升至40%以上,农村地区服务覆盖率提高30个百分点。通过系统化制度设计破解供需矛盾,不仅能满足老龄化加速带来的民生刚需,也将培育出万亿级银发经济新蓝海,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供坚实支撑。
更多养老服务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养老服务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