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新能源车产销量或断崖式下滑 双积分助推市场向前

新能源车产销量或断崖式下滑 双积分助推市场向前

2019-01-01 10:01:25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2021至2023年度,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4%、16%、18%。2024年度及以后年度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由工信部另行公布。此外,征求意见稿对传统能源乘用车的定义进行了修改,将能够燃用醇醚燃料的乘用车纳入,同时对积分的计算公式也进行了调整。

  新能源车产销量或断崖式下滑

  双积分是指传统燃油车积分和新能源车积分两项。根据双积分政策,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积分二者独立计算。一家车企的积分为每款车型积分乘以销量,积分与油耗挂钩,只有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积分大于零才算达标,如果出现负积分,则需要采取措施抵偿归零或调整生产与进口计划。如果无法抵偿归零,相关车企可能无法上市销售新品。

  这一次双积分新政目的是为了接档2021年补贴政策全面退出、防止车企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断崖式下滑。

  与此前的双积分政策相比,新政的提高幅度均为2%/年。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次新能源积分比例要求相对温和。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这是相对谨慎的新能源车促进办法。

  根据乘联会测算,2017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为6.8%,2018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达到16.5%,结合近几年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以及政策的持续支持,实际上新的比例要求偏低。

  值得一提的是,征求意见稿中对新能源汽车积分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改,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的原公式为0.012×R(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工况法),单位为km)+0.8,现修改为0.006×R+0.4,相当于积分数值直接打五折。

  此外,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统一为1.6分,较原来的2分打八折;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原公式为0.16×P(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单位为kW),现调整为0.08×P,与纯电动乘用车一样打五折。在计算公式外,同时积分上限由5.0降低至3.4分。

  在电耗系数上,征求意见稿也进行了调整,总体趋于严格,目的在于提升车企降低电耗积极性。其中,将原有电耗调整系数从三档(0.5/1/1.2倍)调整为现有的两档(0.5/1-1.5倍),同时将最高上限由1.2倍上升至1.5倍,但是核算标准更严格。

  相比2018-2020年更多考虑续航里程的计算方式,2021-2023年的计算方式加入了对电耗的要求,这是一种进步。“通过新的计算方式,引导企业不要再盲目追求续航里程,更多的是提高技术水平,体现节能效果。”

  征求意见稿强化对整车降能耗的考量,将其作为纯电动车型积分的关键指标;提出了电耗调整系数的方式,纯电动车型电耗越低的,可以获得越高的单车分值,引导行业切实降低车型能耗。

新能源车资讯

  双积分助推新能源汽车向前

  6月25日,新能源补贴退坡过渡期正式结束,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不仅地方政府补贴取消,国家补贴标准也将降低50%以上,整体补贴退坡幅度超过50%。其最直接的影响是对新能源汽车销量带来冲击。乘联会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累计销量为57.7万辆,同比增长65.9%,这一增速较去年同期123%的增速下滑不少。将此前153万辆新能源销量预测调整至130-140万辆,对应同比增长4%-12%。

  具体到各家车企,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速也在放缓。其中,吉利汽车发布盈利预警,预期今年上半年净利将减少40%左右,集团管理层团队决定将原定全年销量目标由151万部下调10%至136万部。

  虽然补贴退坡已成定局,但双积分政策有望接力,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助推器。后补贴时代的过渡期(2019年至2020年),“双积分”是支撑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增长的驱动力之一。招商证券估算了2020年新能源市场的“双积分”状况,新能源乘用车复合增速要达到36%以上,才能在2020年“双积分”结算时行业没有负积分。在此假设下,如果按照最低增速计算,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将达成200万辆目标。

更多新能源车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新能源车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