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市场的节前旺销的核心推动力是县乡市场的购买力释放,疫情风险下的私人购车出行需求较强。但疫情下城乡居民收入放缓,防范风险、加大储蓄的意识增强,近期的自主品牌分化严重,部分自主品牌渠道艰难,冬季增量的效果减弱。同时需关注国内部分地区因出现中高风险区、极寒天气影响出行安全等不稳定因素导致运力中断影响终端交付的情况。
2021年中国乘用车销售市场同比增长8%。2020年在国家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下,宏观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成为中国汽车市场触底反弹的基石。
2020年在国家、地方的政策持续发力和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消费需求稳步释放,汽车集团、厂商、品牌等分化明显,其中豪华汽车品牌走强、日系车回升、SUV(运动型多用途车)占比攀升、新能源汽车大幅回暖、汽车出口市场走强等成为看点。
此外,2020年在抗疫、基建和物流需求背景下,在政策法规和经济刺激的叠加作用下,中重卡尤其是牵引车呈现需求高速增长、车型重型化等特征;2021年中国商用车批售需求约在440万辆左右。
总体来看,中国仍将处在战略机遇期,经济仍会持续稳定增长,这些都是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基础,预计2021年中国汽车内需同比增长3.2%。
2020年,中国乘用车行业走过了冬天的冰冷,经历了料峭的春寒,在夏季到来之时,国内乘用车产量开始悄然回升。据中汽协数据统计,5月份全国乘用车生产为164.6万辆,终于爬出了15年以来的产量最低谷,恢复到了正常发展轨迹。
回顾2020年的前5个月,受疫情影响,国内乘用车产量在2月底滑入了15年来的历史最低水平,要知道,2005年2月我国乘用车产量已然是十万辆级别,是19.65万辆,之后逐年提升,到2019年2月份,月产量早已是百万辆级别,达到112.66万辆。
由于新冠疫情的骤然肆虐,又将2020年2月份产量从百万辆高位直接拉入十万辆级别。为19.47万辆,比2005年同期的19.65万辆还要低。
2002年2月产量跌入谷底之后,国内乘用车产量开始报复式反弹,3月份从十万辆级一步跨上百万级月产量台阶,5月份产量达到164.6万辆,比没有疫情的2019年同期还要高出12.16个百分点。
更多乘用车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乘用车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