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2025年生猪行业发展现状分析:生猪产业韧性耦合协调度指数波动上升

2025年生猪行业发展现状分析:生猪产业韧性耦合协调度指数波动上升

2025-03-17 10:45:15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现代农牧业体系中,生猪产业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它不仅关系到居民的“菜篮子”稳定,还对农业经济增长、农民增收有着关键影响。近年来,生猪产业发展备受关注,受到政策调整、市场供需变化、疫病防控等诸多因素影响,行业发展态势复杂多变。深入研究生猪产业的韧性水平、影响因素,并探寻提升策略,对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生猪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生猪产业韧性评价指标构建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生猪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生猪产业韧性涵盖抵抗、恢复、创新和再组织四方面能力。抵抗能力体现产业面对冲击时的反应强度,恢复能力关乎受冲击后恢复原状的速度与幅度,创新能力是恢复原有状态或探索新发展路径的能力,再组织能力则是产业稳定后的再度发展能力。

  基于此,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0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如抵抗能力从产业基础、政策支持、资源禀赋考量,涉及行业总产值、财政资金、玉米产量等指标;恢复能力涵盖产能基础、生产效率、疫病防治等方面,像能繁母猪存栏量、料重比、疫病指数等;创新能力关注科技人才与创新投入,用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研发投入衡量;再组织能力从外部适应和市场环境出发,以猪肉进口量、猪肉价格消费指数等反映。各指标根据对产业的作用分为正向和负向,为后续精准评估产业韧性奠定基础。

  二、研究方法选取与数据来源

  为科学测度生猪产业韧性,采用熵权法、影响因素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并选取2000-2023年我国31个省份(除台湾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外)生猪产业相关数据。数据来源于布瑞克农业数据库及多个统计年鉴,缺失数据通过线性插值法处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熵权法能剔除主观因素影响,依据指标变异程度确定权重。先对原始数据标准化,再计算比例和熵值,进而得出权重和韧性指数。影响因素模型通过计算影响因素贡献值、指标偏离度和障碍度,找出影响生猪产业韧性的关键因素。耦合协调度模型则用于评估抵抗、恢复、创新和再组织能力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协同发展状况。

  三、生猪产业韧性发展态势分析

  2000-2023年,我国生猪产业韧性综合指数在0.0135-0.0907间波动上升,年均增长率约9.21%。2000-2006年,产业处于初始阶段,规模小、技术落后,指数先升后降再缓升。2007-2013年,产业进入规模转型期,国民经济增长带动市场扩大,指数波动快速增长。2014-2023年,在绿色发展理念下,产业提质增效,但受政策和市场因素影响,指数有起伏。如2016年因《食品安全法》实施等因素下滑,2019年因政策支持和市场供需变化大幅增长,2021年因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指数和增长率下降,2022年又因市场回暖回升。

  分指数来看,抵抗能力和恢复能力指数波动上升,创新能力指数稳定上升,再组织能力指数先降后升。2008年后,创新能力指数逐渐超越再组织能力指数。2020年,受疫情影响,抵抗能力和恢复能力指数上升,再组织能力指数下降。

  四、生猪产业韧性关键影响因素剖析

  从障碍度分析,抵抗能力和恢复能力障碍度是制约生猪产业韧性发展的主要因素。2000-2020年,不同阶段关键障碍因素不同。2010年前,财政资金、料重比、猪肉消费能力等影响较大,反映出当时产业受资金和产能制约明显。2010年后,猪肉消费能力、产量、进口数量等因素作用凸显,表明随着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和养殖规模对产业韧性影响加深。

  具体到2020年,排名前5位障碍因素障碍度之和达73.56%,包括猪肉消费能力、猪肉产量、猪肉进口数量、猪肉价格消费指数等,这些因素从市场供需、价格波动等方面对生猪产业韧性构成挑战。

  五、生猪产业韧性耦合协调发展评估

  2000-2023年,生猪产业韧性耦合协调度指数波动上升。2000-2008年,产业处于初始阶段,在政策扶持下稳步发展,指数平稳提升。2008年后,产业快速发展但也面临诸多冲击,指数波动上升。2019年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指数快速上升,2021年随着市场供需平衡恢复,指数回落。整体来看,目前耦合协调度指数虽稳步上升,但尚未达到平衡状态,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意味着产业各方面协同发展还有优化潜力。

  六、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为提升生猪产业韧性,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可从多方面着手。生猪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指出,完善产业发展政策,政府加大财政补贴,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育种、疫病防控等;实施差异化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创新。稳定产能,强化监测预警,确保存栏量合理;提升种植技术,保障饲料原料供应;加强良种选育,提高母猪生产力和生猪生产性能;精准饲喂,提高饲料利用率;推动规模化养殖,提高生产效率。

  强化全产业链协同整合,打造产业集群,促进各环节紧密合作与资源共享;优化产业布局,依据各地实际科学规划养殖、饲料生产、屠宰加工等环节。完善疫病防控体系,推广绿色养殖技术,参与国际合作交流,提升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

  强化产业与环境耦合协调,根据市场供需调节储备肉投放和进口,稳定市场价格。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信息公开,增强消费者信心;提高养殖户环保意识,创新种养结合模式,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生猪产业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地位重要,其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测度发现,2000-2023年产业韧性综合指数虽呈波动增长,但仍面临不稳定因素,抵抗能力和恢复能力障碍度是主要制约因素。耦合协调度指数虽有上升趋势,但仍有提升空间。未来,需通过完善政策、协同产业链、促进产业与环境协调等措施,提升生猪产业韧性,实现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保障市场稳定供应,推动农业经济持续繁荣。

更多生猪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生猪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