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2025年碳化硅市场分析:碳化硅产业逐步迈向8英寸时代

2025年碳化硅市场分析:碳化硅产业逐步迈向8英寸时代

2025-03-18 09:14:00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半导体领域,碳化硅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佼佼者,正吸引着众多目光。2025年,碳化硅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却又竞争激烈的态势。其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产业发展迎来关键时期,但也面临着产能过剩、价格竞争等挑战。

碳化硅市场分析

  一、碳化硅产业规模扩张与成本降低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碳化硅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5年,碳化硅产业迎来重要发展节点。3月12日,国内某企业位于重庆的8英寸碳化硅衬底生产线正式投产,此前,该企业与其他公司合资设立的碳化硅晶圆工厂也已通线,预计2025年四季度批量生产,有望成为国内首条8英寸车规级碳化硅功率芯片规模化量产线。这一系列进展标志着国内碳化硅产业在规模化生产上取得重大突破,产业规模正逐步扩大。

  随着产业发展,碳化硅功率芯片成本也在下降。有消息称,一两年内其成本预计将下降40%至50%。成本降低主要得益于芯片尺寸变大、生产效率提升,以及设备和物料国产化、各环节良率提高等因素。成本下降使得碳化硅器件的应用范围更广,以往仅用于20万元级别的新能源汽车,如今10万元左右的新能源汽车车型也逐步开始导入。这不仅推动了碳化硅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应用,也使得更多中低配新能源车能够用上碳化硅功率芯片。

  二、碳化硅行业竞争加剧与产业链协同

  随着碳化硅产业逐步迈向8英寸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成本下降带来的价格竞争,使得行业“内卷”现象加剧。不少厂商为抢占市场,采取大幅扩产、低价竞争的策略,导致市场中低端产能过剩。而车规级市场对产品性能和可靠性要求极高,这种低价竞争策略难以满足高端市场需求,行业洗牌已经开始显现。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产业链协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衬底作为碳化硅产业链的上游源头,其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后续器件的产能和性能。部分企业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从材料制备到芯片制造再到封装测试实现协同发展,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这些企业还与汽车行业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通过联合创新、共建生态等方式,提升产品在汽车市场的适配性与竞争力。

  三、碳化硅应用场景拓展与创新发展

  碳化硅凭借耐高温、高频率、低损耗的特性,在多个领域掀起了材料革命。碳化硅市场分析数据显示,碳化硅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到27.46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98.7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4%。广阔的市场前景促使许多厂商加速产能爬坡。

  目前,碳化硅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碳化硅功率芯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光伏储能领域,碳化硅引领着创新与效率的提升,2025年整体规模有望达45.2亿元。此外,碳化硅在AI/AR眼镜、AI服务器电源等领域也有了新的应用突破。例如,某企业的碳化硅衬底在AI/AR眼镜领域与国内外终端厂商、光学元件厂商紧密合作,已向多家客户送样验证,还实现了对多家主流服务器电源客户供货。一片6英寸碳化硅衬底能够制作2副AR眼镜,8英寸衬底则对应3至4副,按照预估的2024年全年AR眼镜出货量150万台计算,折算成6英寸衬底约对应75万片/年的需求,市场规模为10.8亿元,这显示出碳化硅在新兴领域的巨大潜力。

  2025年的碳化硅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产业规模的扩张和成本的降低,为碳化硅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激烈的市场竞争虽然带来了挑战,但也促使企业加强产业链协同和创新发展。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更是为碳化硅行业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未来,碳化硅行业需要在竞争中寻求合作,通过创新突破“内卷”,合理规划产能,满足高端市场需求,以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在半导体领域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更多碳化硅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碳化硅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