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期,全球稀土产业格局加速演变,资本市场对稀土资源的战略价值重新定价。受国际地缘博弈和产业链重构影响,国内稀土永磁板块异军突起,多只个股创阶段新高,而海外市场如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的Ucore Rare Metals、Leading Edge Materials等企业年内涨幅均超130%,凸显全球资本对稀土战略资源的空前关注。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稀土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报告》指出,今日早盘,A股稀土永磁板块表现抢眼。九菱科技大涨超15%,盛和资源涨近8%,中国稀土一度飙升5%以上,广晟有色、北方稀土等跟涨显著。值得关注的是,在主要股指回调背景下(上证指数跌0.42%,创业板指跌1.35%),化工、港口及稀土板块逆势走强,显示资金正加速向资源类资产倾斜。
消息面显示,美国最大稀土生产商MP Materials暂停对华出口后,其独家经销商盛和资源迅速启动战略调整。公司全资子公司拟斥资约7.43亿元人民币收购澳大利亚Peak Rare Earths Limited(匹克公司)100%股权,锁定坦桑尼亚Ngualla稀土矿项目控制权。该项目估值咨询报告指出,标的资产在2024年底基准日的股东权益价值介于7.99亿至9.21亿元之间,彰显中国企业加速构建全球资源网络的决心。
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旗下矿业公司与MP Materials的合作协议亦引发关注,双方计划共建端到端稀土供应链。这一动向标志着国际资本正通过技术合作、股权联结等方式,在中国主导的产业格局下探索新路径。
上周稀土精矿价格普遍反弹,混合碳酸稀土矿周涨幅4.35%,四川氟碳铈矿涨11.11%,进口独居石矿上涨3.32%。但近期市场出现回调迹象:氧化物报价积极性提升的同时,下游询盘热度下降,磁材企业对高价金属接受度有限导致价格传导受阻。
数据显示,缅甸离子型矿周环比仅微增1.97%,反映终端需求疲软正制约产业链利润空间。供应商惜售与下游采购谨慎形成拉锯,市场交投陷入阶段性低迷,行业库存周期波动风险显现。
中国凭借内蒙古包头和四川凉山的"北轻南重"资源禀赋,已形成从开采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体系。尽管美乌等国试图通过"矿产换援助"模式构建替代供应链,但短期内难以撼动中国在全球80%以上稀土分离产能的地位。
分析认为,当前行业估值处于历史较高区间(部分企业市盈率超50倍),需警惕国际技术突围和盟友体系重构带来的长期挑战。国内企业正通过并购重组、解决同业竞争等方式强化核心竞争力,如中国稀土集团明确将资产整合作为战略重点,未来或有更多资源整合动作落地。
总结:在清洁能源革命与高端制造需求驱动下,稀土的战略价值持续提升。中国凭借产业链优势占据全球主导地位,但国际供应链多元化趋势正倒逼产业加速转型升级。资本市场的短期炒作需回归基本面逻辑,唯有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掌控能力的持续突破,才能在全球稀土竞争中筑牢护城河。
更多稀土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稀土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