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4年,以"性价比"为核心的自助模式席卷餐饮市场。从9.9元的牛肉串串到15元DIY面馆,再到高端酒店推出的百元自助早餐卡,平价自助餐渗透至各个消费场景。这种现象既顺应了消费者对高性价比的需求,也折射出行业在经济环境下的求生策略。然而,在低价狂欢背后,大量品牌却陷入品质下滑、恶性竞争的泥潭,甚至出现"爆改自救"后的快速关店潮。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餐饮行业市场供需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研究分析报告》指出,过去一年,餐饮业刮起一阵"性价比风暴"。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增自助餐相关企业近6000家,同比增长超三成;至2024年7月,新增企业数量已达2600余家。无论是社区食堂、连锁超市还是高端酒店,纷纷加入低价战局:某知名连锁酒店推出18元/顿的早餐年卡,永辉、物美等零售巨头则以"15元自助面馆""13.9元烤肉套餐"抢占市场。
然而,在流量红利背后,问题迅速暴露。曾经排队火爆的网红品牌转型自助后,出现菜品缩水、特色消失的现象;某社区食堂因口碑崩塌突然闭店,而主打"40元海鲜自助"的品牌也难逃杭州市场的全面撤退。据业内人士透露,低价策略下食材成本波动与运营压力,正成为压垮中小品牌的致命因素。
消费者对"用低价换品质"的期待,反而加剧了行业的内卷。当"9.9元吃牛蛙""15元自助烤肉"成为标配时,价格敏感客群逐渐将低价视为基本权益而非卖点。某连锁品牌的数据显示,其单店流水虽因客流增长而提升,但利润却因成本压缩下降35%。
更严峻的是同质化竞争带来的生存危机:同一商场内动辄出现310家自助餐厅,从高端到低端覆盖全价格带。"羊毛党"的涌入让部分商家陷入"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循环——为维持低价不得不压缩食材成本,导致菜品品质下降、客诉激增,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自助餐的成功并非仅靠价格低廉。业内人士指出,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供应链能否实现低成本高效运转、门店模型是否极致优化、产品是否精准匹配市场需求。例如某头部品牌通过自建中央厨房和智能排菜系统,在保证品质的同时将毛利率提升5个百分点。
但多数中小商家因缺乏体系化支撑难以持久。以"科技与狠货"为噱头的自助餐厅,常依赖低价尾货维持运营,一旦食材价格反弹或客流量下滑,便迅速陷入亏损。某二线城市1500㎡的自助餐厅在开业半年后设备被回收,正是此类模式脆弱性的缩影。
当前餐饮业正经历一场"涌入内卷出清"的周期性调整。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全国新增餐饮企业超313万家,但存活周期却越来越短。业内人士分析,单纯依靠低价策略已无法建立长期壁垒——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并未降低,反而在倒逼行业回归本质:
差异化竞争:部分品牌尝试"自助+单点"混合模式,在保证基础餐品的同时增设高毛利单品;
效率革命:通过数字化管理优化备货、减少浪费,某连锁品牌通过AI菜谱系统将食材损耗率降低20%;
场景细分:早餐、下午茶等高频时段的自助业态持续创新,如"19.9元现炒快餐"瞄准上班族市场。
结语
从"性价比自救"到行业集体困局,低价自助的本质仍是餐饮业在经济周期中的缩影。消费者既渴望高性价比,又拒绝货不对板;商家既要应对成本波动,又要平衡规模与品质。未来唯有那些能将供应链效率、产品创新和运营能力融会贯通的品牌,才能在这场风暴中突围——毕竟,"低价"从来不是万能解药,唯有持续创造价值的模式,方能在消费理性回归的时代走得更远。
更多餐饮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餐饮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