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期,外卖平台掀起新一轮价格战,以超低价促销争夺市场。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通过发放高额优惠券、推出"一口价"商品等方式展开激烈竞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及时约谈相关企业,强调需遵守《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食品安全法》,要求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这一监管动向引发行业对补贴策略、食品安全及平台规则的关注。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外卖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外卖平台通过"烧钱补贴"争夺用户,但促销活动的实际成本分摊方式存在争议。数据显示,连锁茶饮品牌在京东平台的某款奶茶促销中,每杯6.5元的折扣需由平台和商家各承担一半。而部分美食类商家则表示,参与饿了么或美团的低价活动时,补贴完全由平台承担。这种差异化的成本分摊模式反映出平台与商户间的博弈:部分品牌通过集团统一谈判争取更优条件,但中小商家可能面临更高的让利压力。
西藏林芝市市场监管局2023年曾查处某美团代理商强迫商家承担促销费用、擅自修改商品价格等违规行为。这种利用平台规则附加不合理条件的行为,违反了《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有餐饮商户透露,在接受补贴的同时需完成"写评论""用团购券"等任务,否则可能遭遇流量限制,进一步凸显平台与商户间的权力失衡。
监管部门特别强调遵守《食品安全法》,警示低价竞争可能诱发品质风险。某连锁茶饮店员工坦言:"不排除个别商家为降低让利成本而压缩配送环节质量"。此前曝光案例显示,福州部分京东外卖商户存在资质造假问题,店铺标注的堂食环境与实际不符;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也曾处罚饿了么、美团因未核验入驻商户资质。
平台系统稳定性不足加剧消费矛盾。某川湘连锁品牌反馈,京东外卖单日最高损失90余单,配送延迟导致餐品积压。尽管平台对消费者提供补偿措施,但商家却缺乏明确的赔付方案。2018年无锡"外卖三国杀"事件中,类似问题曾引发超时取消订单激增,影响商户正常经营和消费体验。
"二选一"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再次成为焦点。2021年美团因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被处34亿元罚款后,行业一度有所收敛。但近期京东指控竞对平台限制骑手接单选择的言论引发关注。尽管骑手群体未发现强制约束行为,商家端反馈显示"多平台运营才是生存之道"。
当前餐饮行业利润大幅下滑背景下(北京2022年规模餐饮业利润同比降88.8%),商家普遍不愿受制于单一平台。某连锁餐厅经理表示:"现在谁家店是必不可少的?平台越多,客流越大才对商户有利。"监管层面亦强化引导,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明确将重点规范平台规则、收费等行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总结
此轮外卖补贴战既体现了企业拓展市场的激烈竞争,也暴露出食品安全、成本转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的潜在风险。监管部门的及时介入,旨在平衡商业创新与合规经营,防止不正当竞争损害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未来平台需在遵守法律框架下设计促销策略,在保障商户合理利益的同时维护消费安全,方能在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更多外卖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外卖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