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2025年油脂加工行业现状分析:强化政策引导与市场激励

2025年油脂加工行业现状分析:强化政策引导与市场激励

2025-05-20 14:57:48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国 “双碳” 战略对油脂加工行业提出了低碳转型的迫切要求。作为油料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油脂加工行业在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同时,面临着碳排放计算标准不统一、认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如何通过科学的碳排放管理推动行业绿色升级,成为 2025 年行业发展的关键议题。

  一、油脂加工行业碳排放计算的方法、标准与数据库

  (一)多元化计算方法适配行业需求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油脂加工成套设备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加工行业碳排放计算主要采用生命周期评估(LCA)法、IPCC 法、投入产出(IO)法等。其中,LCA 法通过 “从摇篮到坟墓” 的全流程追踪,精准量化原料种植、加工、运输等环节的碳排放,适用于产品碳足迹的精细化计算;IPCC 法则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委员会的权威指南,全面覆盖温室气体排放源,常用于企业整体碳排放核算。不同方法的结合使用,为行业碳排放管理提供了多维视角。

  (二)国内外标准体系对比与应用

  国际标准如 PAS2050、ISO 14067 等已形成成熟的碳足迹评估框架,而我国主要参考 ISO 14064 系列标准及《24 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例如,生态环境部规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2.6 万 t CO₂当量的企业需纳入重点排放管理,食用油生产环节碳排放为 0.241 t CO₂当量 / 吨油,这为行业核算提供了基本依据。但针对油脂加工原料多样、工艺复杂的特点,国内尚未形成专门标准,导致认证过程中数据采集和计算口径不一致。

  (三)数据库建设的现状与挑战

  国际数据库如 Ecoinvent、ELCD 等覆盖范围广,但缺乏中国本土数据;国内 CLCD - China 数据库聚焦基础工业,但油脂加工细分领域数据不足。《中国产品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系数集(2022)》虽提供了部分油料上下游数据,但加工环节的蒸汽、溶剂等关键参数仍需细化。数据缺失导致企业难以精准定位高碳环节,制约了减排策略的科学性。

  二、油脂加工行业减排实践与认证现状

  (一)头部企业的低碳转型案例

  中粮国际通过 “巴西大豆可追溯项目”,利用遥感技术监控供应链,2019-2021 年 CO₂排放总量从 100.2 万 t 降至 93.22 万 t,降幅 7%,并承诺 2030 年实现供应链无森林砍伐。益海嘉里昆明工厂通过光伏能源、稻壳再利用等措施,2021 年减少碳排放 78.3 万 t CO₂当量,包装材料减量 2795 t。汇福粮油江苏工厂采用蒸汽余热利用技术,年加工 400 万 t 大豆可节约燃煤 10 万 t,减少 CO₂排放 25.4 万 t,实现热源供给零排放。这些案例表明,工艺优化和清洁能源应用是有效的减排路径。

  (二)行业认证的阶段性特征

  我国油脂加工行业碳认证尚处于起步阶段,部分企业通过国际合作或自愿减排项目探索实践,但整体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标准缺失导致认证结果差异大,如部分认证仅计算电力消耗,忽略蒸汽和运输环节;二是减碳方案缺乏针对性,多停留于采购低碳原料等泛泛建议,未深入分析工艺瓶颈;三是数据采集不全面,包装物类型、职工活动等碳排放常被忽略,导致核算结果失真。

  三、油脂加工行业碳排放管理的核心问题

  (一)标准体系不统一制约行业协同

  油脂加工涉及大豆、菜籽等多种原料,制油、精炼、包装等多环节,能源消耗涵盖电、蒸汽、天然气,辅料包括酸、碱、白土等。现有标准未针对行业特性明确计算边界和参数,导致不同企业的碳排放数据缺乏可比性,难以形成行业基准线,也阻碍了碳交易等市场化机制的应用。

  (二)减碳措施与技术创新脱节

  多数认证报告未能将碳排放数据与工艺改进结合,例如未分析不同制油工艺(压榨 vs 浸出)的碳效率差异,或未评估智能控制系统对能耗的影响。企业亟需通过技术对比(如余热回收 vs 传统加热)和设备升级(如高效电机 vs 普通电机),制定精准的减排路线图,而非停留在概念性建议层面。

  (三)全产业链数据采集能力薄弱

  从原料种植(化肥农药碳排放)、跨国运输(海运 vs 陆运碳强度)到包装材料(塑料 vs 纸质包装的碳足迹),全链条数据采集存在多个断点。例如,进口大豆的种植环节碳排放在现有认证中常被忽略,而包装环节的油墨、围膜等消耗也缺乏标准化统计,导致 “碳足迹” 变成 “加工环节碳足迹”,无法反映真实排放水平。

  四、2025 年油脂加工行业低碳发展路径

  (一)构建行业专属碳足迹标准体系

  制定《油脂加工行业碳足迹计算与认证规范》,明确原料生产、加工、运输、包装各环节的核算方法和数据来源。例如,原料环节需区分本土与进口油料的种植碳排放,加工环节细化蒸汽、溶剂的单位消耗系数,包装环节按材料类型(塑料、玻璃、纸质)建立碳排数据库。通过统一标准,确保认证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二)建立全链条碳数据管理平台

  整合行业协会、企业和科研机构资源,开发油脂加工碳数据管理平台。平台需具备三大功能:一是收录不同油料品种、工艺路线的碳排放参数,形成动态更新的行业数据库;二是提供碳足迹计算工具,支持企业在线输入能耗、物耗数据,自动生成排放报告;三是对接国际碳认证体系,为出口企业提供合规支持。

  (三)推动技术创新与减碳措施落地

  鼓励企业采用低能耗工艺,如低温冷榨、膜分离技术减少能源消耗;推广分布式光伏、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油脂加工行业现状分析指出,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优化供应链管理,优先选择铁路、水运等低碳运输方式。例如,中粮国际的 “零排放联盟” 通过船舶燃料升级,目标 2030 年实现运输环节碳中和,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

  (四)强化政策引导与市场激励

  政府可通过碳排放配额分配、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低碳技术投入。例如,对采用余热回收系统的企业给予增值税即征即退,对通过碳认证的产品授予 “低碳标签”,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推动行业碳交易试点,将碳排放纳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倒逼高碳企业转型。

  总结

  2025 年,我国油脂加工行业将在 “双碳” 目标驱动下,从粗放型发展转向精细化碳排放管理。通过建立统一标准、完善数据体系、推动技术创新,行业将逐步实现从 “被动减排” 到 “主动降碳” 的转变。头部企业的先行实践已证明,低碳转型不仅是社会责任,更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路径。未来,随着政策支持深化和市场机制完善,油脂加工行业有望成为传统制造业绿色升级的典范,为我国 “双碳” 目标实现贡献重要力量。

更多油脂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油脂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