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小满时节,金色麦田连成片,我国自南向北掀起夏收热潮。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的关键节点,当前长江中下游、黄淮海等主产区小麦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多措并举保障“三夏”生产顺利推进,为全年粮食稳产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小麦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分析报告》指出,湖北省自5月中旬起开启南向北的收割进程。受气候影响,今年小麦成熟期较往年提前一周,全省投入9.3万台联合收割机参与夏收,并通过智慧农机调度系统实时监测作业进度。农业农村部门联动交通、气象等多部门成立应急专班,24小时跟踪天气变化与农机转运情况,截至5月20日,湖北多地已启动抢收工作,预计本月底全面完成小麦收割任务。
作为全国最大的小麦主产区,河南省以占全国6%的耕地贡献了四分之一的小麦产量。该省连续8年实现粮食总产量超1300亿斤,每年向外调出原粮及制成品达600亿斤以上,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区域。截至5月20日17时,河南已收获小麦614.8万亩,南阳、驻马店等地成为当前收割重点区域。全省通过“一喷三防”技术推广和抗旱灌溉措施,有效应对干热风等气象风险,为夏粮丰产提供坚实支撑。
中央气象台于5月20日发布今年首份《全国夏收夏种气象服务专报》,预计5月下旬主产区天气以晴好为主,利于小麦成熟和机械化作业。农业农村部与气象局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通过每周两次的专项预报向重点省份推送“干热风”“连阴雨”预警信息,并结合实时卫星遥感数据优化农机调度路线,最大限度减少不利天气对收割进度的影响。
结语
从长江流域到黄淮平原,夏收的号角已在希望的田野上吹响。通过科技赋能、政策护航与气象精准服务的深度融合,我国正全力推进“三夏”生产提质增效。随着各主产区抢收工作高效展开,不仅为全年粮食稳产提供坚实保障,更以实际行动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更多小麦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小麦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