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5月21日,随着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中国房地产行业迎来新一轮政策指引。当前,在存量时代背景下,城市更新成为稳地产、促发展的关键抓手,叠加最新LPR下调带来的成本降低效应,市场正逐步显现复苏迹象。本文将从政策方向、土地金融改革及市场需求三个维度解析这一转型趋势。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房地产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意见》明确要求推进老旧街区、厂区及城中村的更新改造,并强调“不搞大拆大建”的差异化路径。通过“一村一策”模式,各地将结合拆除新建与整治提升,优先实施群众意愿强烈且资金可平衡的项目。2025年以来,上海、江苏等地已率先公布具体目标,预计更多城市将跟进政策细则。这一举措不仅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也为房地产行业提供了稳定的需求支撑,尤其在高能级城市中形成“以旧换新”的良性循环。
为加速项目落地,《意见》从土地和资金两方面构建支持体系。土地政策层面,通过低效用地盘活与闲置收回机制,鼓励将存量地块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金融配套上,特别国债与专项债券被纳入支持工具箱,并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形成多元融资模式。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新发放商业贷款利率已降至3.11%,叠加本次LPR调降,未来购房成本有望进一步下探至“2字头”。这些改革直击行业痛点,为城中村改造提供可持续的落地条件。
5月20日最新公布的LPR数据显示,1年期与5年以上品种均下降10个基点至3.0%和3.5%,创年内首次调整。以百万元公积金贷款为例,月供减少约56元、总利息节省超2万元的实惠效应将直接刺激购房意愿。结合此前公积金利率下调政策,当前已形成“降成本+稳预期”的协同效应,尤其利好改善型需求释放。
在政策红利下,具备核心城市土地储备及城改经验的龙头房企将率先受益。如绿城中国、滨江集团等企业凭借资金实力和产品竞争力,在杭州、上海等重点城市持续获取优质地块;招商蛇口、建发股份则通过存量项目改造打开增长空间。但需警惕政策执行不及预期、房企流动性风险加剧及市场信心不足的潜在挑战,行业分化或进一步加剧。
总结:
从城中村改造到利率下调,2025年房地产市场的政策组合拳正逐步显效。通过制度创新释放存量土地价值,叠加融资渠道多元化与购房成本降低,行业正加速向“以更新促发展”的新阶段转型。头部企业凭借资源储备和运营能力将持续领跑,而市场信心的全面恢复仍需政策落地成效及需求端持续回暖的双重支撑。
更多房地产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房地产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