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5月27日)
综述:优化资源配置 助力养老服务质量升级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养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指出,为促进全省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甘肃省民政厅于近日发布《甘肃省养老机构运营补贴资金管理办法》,通过差异化补贴标准和动态激励机制,鼓励养老机构优先服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群体。这一政策以精准化补贴为核心,结合机构等级评定与医养结合特色,推动养老服务资源向高需求人群倾斜,标志着我省在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新政明确将老年人能力评估作为补贴测算依据,按自理、半失能、失能(失智)三档实施阶梯式补贴。具体标准为:收住生活自理老年人每人每月100元,半失能老人200元,失能(失智)老人300元。同时,特困供养对象同等享受该补贴政策,确保特殊困难群体服务保障全覆盖。
这一分类施策的设计,既体现了对失能人群的倾斜支持,也通过经济杠杆引导机构优化服务结构。数据显示,全省现有养老机构中约45%收住半失能及失能老人,新政将直接惠及这部分机构的服务能力提升。
补贴申请需满足严格条件:养老机构须依法登记并持续运营满一年,完成民政部门备案且纳入全国养老服务信息系统。申报流程实行“年度核算+先服务后补贴”原则,要求机构于每年10月30日前提交材料,经市县两级民政、财政部门审核后上报省级部门审批。省民政厅需在12月底前完成复核并下达资金计划,确保次年预算执行到位。
为强化监管,政策特别强调禁止挤占或挪用补贴资金,并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定期核查入住老人信息真实性,防范冒领风险。
浮动补贴机制是新政创新亮点之一,其设计综合考量机构等级评定和医养结合属性。通过全国等级评定的五级、四级、三级养老机构,在基础补贴上每月分别增加50元、40元、30元;医养结合型机构额外增加50元/月浮动补贴。符合条件者可叠加享受,形成“基础+浮动”复合激励模式。
例如,一家同时获评五级资质且具备医养结合功能的养老机构收住失能老人时,单人每月最高可获300(基础)+50(等级)+50(医养)=400元补贴,显著提升了机构参与服务的积极性。
总结:政策多维度发力 构建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
甘肃省此次出台的运营补贴新政,通过“分类分档”“动态叠加”的补贴结构设计,既强化了对失能老人的兜底保障功能,又为优质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了正向激励。从申报流程到资金监管的全周期规范管理,则确保政策红利直达服务一线。未来随着配套措施逐步落地,我省养老资源将更精准对接社会需求,进一步推动“老有所养、老有优护”目标实现。
(注:本文数据均依据《甘肃省养老机构运营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内容整理)
更多养老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养老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