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2025年精密铸造行业现状分析:硅溶胶黏结剂改性研究与应用进展

2025年精密铸造行业现状分析:硅溶胶黏结剂改性研究与应用进展

2025-05-27 11:54:48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在现代制造业不断向高精度、高性能方向迈进的2025年,精密铸造作为近净成形的先进铸造技术,在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等关键零部件制造中占据核心地位。随着行业对铸件精度、表面品质要求的持续攀升,作为精密铸造陶瓷型壳关键组成的硅溶胶黏结剂,其性能的优化与改性研究愈发关键。

  一、聚合物改性:提升精密铸造硅溶胶黏结剂综合性能的重要路径

  1.1 聚合物增强硅溶胶

  早期采用乳胶增强硅溶胶存在诸多局限,如今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成为主流。聚丙烯酰胺(PAM)等聚合物与硅溶胶结合形成有机 - 无机复合体系,PAM 主链的酰胺基团与硅溶胶胶粒表面硅羟基形成氢键,还与耐火粉料发生静电吸附,使浆料颗粒间产生桥联。在刚玉粉 - 碱性硅溶胶体系中加入 PAM,能有效增大浆料体系内部空间位阻,添加量适当时可形成聚合物三维网络结构,阻碍颗粒自由运动,增大浆料黏度,改善沉降现象。在酸性硅溶胶体系中,PAM 相比其他添加剂,更能显著增大体系黏度和剪切应力。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精密铸造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在锆粉型壳制备中,含聚合物的黏结剂可使陶瓷浆料涂挂量增加,型壳湿态强度提高,残余强度降低。合物在 530℃完全分解,烧蚀分解增大陶瓷型壳内部孔隙程度,提高透气性,降低浇注后陶瓷型壳残余强度过大对合金内部组织的影响风险。向传统 830 硅溶胶中加入含氨基聚合物,可形成特殊胶粒 - 聚合物结构,提高硅溶胶稳定性,使陶瓷浆料涂挂性和流平性更好,铸件不合格率从 13% 降至 3.5%。不过,聚合物改性也存在问题,过高的浆料黏度可能导致涂挂不均,孔隙率过高会降低型壳机械强度,因此需通过系统试验确定最佳添加量。

  1.2 聚合物快干硅溶胶

  传统硅溶胶黏结剂风干胶凝时间长,增加了精密铸造生产成本。通过聚合物改性开发快干硅溶胶是解决之道。20 世纪 80 年代起,多种水溶性聚合物被用于提高干燥速率,美国杜邦公司的 Ludox SK 系列硅溶胶是快干硅溶胶的典型代表,在特定条件下制备型壳,每层干燥时间可缩短至 1 - 2 h,型壳强度与硅酸乙酯型壳相当。国内也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宇达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的 FS - Ⅱ、FS - Ⅲ 型快干硅溶胶,以及研发的 ZF - 801 型快干硅溶胶,都能通过聚合物作用,加快硅溶胶胶凝过程,缩短干燥时间,提高陶瓷型壳湿态强度,改善浆料涂挂性,提升产品合格率,适应大规模生产需求。

  二、纤维改性:优化精密铸造硅溶胶型壳性能的有效手段

  2.1 有机纤维改性

  有机纤维改性硅溶胶在精密铸造中展现出独特优势。美国和英国联合开发的 WEXCOAT 黏结剂,通过加入不溶于水的尼龙丝实现增强效果。向硅溶胶陶瓷浆料中加入尼龙纤维,可改善陶瓷浆料涂挂量及型壳厚度,使型壳 R 角处厚度增大 40%,平面厚度增大 13%,厚度一致性达到 67%,在减少涂层的同时降低生产周期和成本。

  在碱性硅溶胶中加入尼龙纤维,随着纤维含量增加,浆料流动性变差,运动黏度增大,涂挂性提高。加入香蒲纤维制备的陶瓷型壳,其湿态强度随纤维含量增加显著提高,加入质量分数为 1% 的纤维后,型壳湿态强度比无纤维型壳提高了 44%。不过,纤维含量过高时,型壳室温强度会下降,因为纤维间聚集导致烧蚀孔内产生裂纹,减小有效载荷面积。

  2.2 复合纤维改性

  有机纤维改性存在焙烧后影响型壳强度的问题,复合纤维改性应运而生。在刚玉粉浆料中加入碳 - 尼龙杂化纤维,未焙烧时可提高型壳湿态抗拉和抗弯强度,真空烧结后,尼龙纤维烧蚀形成微孔提高透气性,碳纤维与基体结合紧密增大烧结后型壳强度,最高达 5.46 MPa。引入硅酸铝与聚丙烯复合纤维的型壳,当纤维添加量为 1% 时,湿态强度达 3.08 MPa,较未改性时提高了 35.7%,室温强度在纤维添加量为 0.6% 时达到峰值,最高可达 4.96 MPa。

  复合纤维中各组分配比对体系性能影响重大。尼龙 - 氧化铝复合纤维改性硅溶胶陶瓷型壳研究表明,随着尼龙纤维占比下降,湿态强度降低,烧结强度先增后减,尼龙与氧化铝质量比为 2∶3 的试样最高烧结强度达 10.54 MPa。复合纤维在型壳焙烧前形成互锁网络结构,提高浆料黏度和型壳湿态强度,焙烧过程中有机纤维烧蚀形成孔洞提高透气性,无机纤维增强型壳室温和高温强度,为精密铸造硅溶胶提供了更稳定可靠的改性方案。

  三、胶粒表面改性:增强精密铸造硅溶胶稳定性的关键举措

  根据胶体化学相关理论,硅溶胶的稳定性受 SiO₂纳米颗粒之间静电相互作用影响。在碱性条件下,硅溶胶表面硅羟基电离使胶粒带负电荷,静电排斥作用维持其稳定,但稳定性与溶液 pH 值密切相关。当 pH 值在 8.5 - 10.5 时,硅溶胶可长期保持稳定;pH 值为 5 - 7 时,易发生胶凝;pH 值降为 2 - 4 时,处于亚稳态。

  为提高硅溶胶的 pH 稳定性,可在制备过程中加入水溶性铝盐、海藻酸盐等,将硅溶胶颗粒中部分 Si 替换为 Al 或其他元素,使胶粒表面新增负电荷,增大胶粒间互斥程度,降低聚集程度,减少因耐火粉料或添加剂加入导致 pH 值变化而使浆料失效的风险,降低生产成本。

  四、潜在改性方式:拓展精密铸造硅溶胶应用前景的方向探索

  由于硅溶胶表面基团单一,与有机聚合物结合性差,限制了其在精密铸造中的多功能化。对硅溶胶胶粒表面接枝硅烷偶联剂或其他有机基团是解决途径之一。用 γ 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 - 550)偶联剂对酸性硅溶胶胶粒表面进行化学处理,当 KH550 投料量为 21.6% 时,接枝率达到最大(21.18%),可改善有机 - 无机相容性,扩大硅溶胶表面基团功能性,使其能与更多种类聚合物结合。

  此外,控制长链聚合物封端基团亲疏水性制备的缔合型聚氨酯类增稠剂,有望应用于精密铸造硅溶胶。该增稠剂在水基体系中形成疏水缔合网络结构增大体系黏度,应用于硅溶胶中可能与胶粒相互作用,提高陶瓷浆料流变性能和涂挂性,改善水基陶瓷浆料与蜡模表面的润湿性。

  综上所述,在2025年精密铸造行业对铸件质量要求日益严苛的背景下,硅溶胶黏结剂的改性研究成果丰硕。聚合物改性可有效提升浆料性能和型壳强度,改变干燥时间;纤维改性能优化型壳厚度和强度,平衡透气性;胶粒表面改性增强了硅溶胶的稳定性。这些改性技术对精密铸造的发展至关重要。未来,深入探究硅溶胶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联系,精确控制材料合成制备,综合提升硅溶胶多种性能,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将是硅溶胶改性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有望为精密铸造行业带来新的突破。

更多精密铸造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精密铸造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