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装备制造业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装备制造业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2011-01-01 13:54:00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从“十一五”开始,我国为加快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创新产品集成创新,开始实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等重大专项。朱森第认为,秉承以高档化、信息化、成套化为主线,以高档数控机床等基础装备和国民经济相关行业所需的重大专用装备为重点的思路,“十二五”期间我国在基础配套件、数控系统等方面设立专项课题显得更为迫切。

    专家建议,实施基础零部件专项时,国家可重点就高档轴承、大型铸锻件、液压件(泵、阀)、核级泵(阀)等实施专项,并给予资金支持。

    “要掌握主导产品的核心技术,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产品和知名品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将高端装备产量的占比提高到15%以上,基本保障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一是要提升产品的品质,二是突破关键零部件。”王瑞祥说。

    以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的大飞机为例,大飞机是当今工业领域惟一要同时解决超高速、超高压、超高温三大技术难题的制造品,被誉为高端制造业领域“皇冠上的明珠”。

日前,我国大飞机发动机项目迎来新进展,2011年可确定技术路线,并将在“十二五”期间研制出一台完整的发动机验证机。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莫玮认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应着力增强高端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需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大企业作支撑。要以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以提高企业质量和效益为目标,鼓励关联企业联合重组,推进一体化经营。鼓励优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资源和价值链的整合,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莫玮同时表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应积极建设国际领先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实践表明,产业集聚能够强化产业分工,降低创新成本,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要集中力量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积极引导和推动相关产业向工业园区集中,着力加强以产业链为纽带的产业集群建设。

    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

    2010年7月,我国实验快堆首次临界成功,该实验快堆有200多个系统、设备达7000多台套,其中快堆的核心——堆容器装备的制造最为艰难。

据了解,该装备高12米,直径8米,壁厚25毫米,内部构件多达5.5万件,总重700多吨的堆容器属于大型薄壁容器,制造难度极大。
    中国一重集团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联合设计并承担了这一大型非标设备的制造和安装,并实现了一次制造成功、一次运输成功、一次安装成功,创造了快堆大型核设备制造的高质量,也创造了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新纪录。这一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核设备设计制造能力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核电装备的飞速发展只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一个缩影。在工程机械、数控机床、汽车及零部件等诸多领域,我国装备制造业不断取得新成果,高端装备自给率不断提高。据了解,我国装备制造业体系非常完善,只要是装备,在我国均可以找到生产企业,这在国外是没有的。而且,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体规模国际领先,行业连续保持出口贸易顺差,实现了历史性转折。

    “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装备自足率达到85%,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高端装备制造仍主要依赖进口。”朱森第说。

    朱森第表示,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特点是技术高端、价值链高端、在产业链中的地位高端,具体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交叉与集成,具有高附加值特征,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高端制造业既包括传统制造业的高端部分,也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部分。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背景下,高端装备制造业被认为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资金最密集、产业链最完备、见效最快的产业之一。

    朱森第表示,目前国际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有两个发展趋势,一是朝超微、超精发展,微机电系统成为信息通信、生物医疗、汽车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二是以电力、石化、冶金行业为代表的重大技术装备正朝着超大型化的方向发展。

    “在高端装备领域,80%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40%的大型石化装备、70%的汽车制造关键设备及先进集约化农业装备仍依靠进口,多数出口产品是贴牌生产,拥有自主品牌的不足20%。”王瑞祥表示,未来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调结构、转方式”将成为装备制造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

 迎来重要发展期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规划纲要》提出,推进重点产业结构调整,装备制造行业要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加强重大技术成套装备研发和产业化,推动装备产品智能化。推动装备制造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推进产品数控化、生产绿色化和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所需装备。推进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基础工艺专业化生产。提升轴承、齿轮、磨具、液压、自控等基础零部件水平。

    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领域,《规划纲要》提出,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在航空装备方面,将大力发展系列支线飞机,重点突破发动机关键技术装备和空中管理系统;在轨道交通装备方面,提升关键零部件自主化水平,形成自主创新体系和现代化产业集群,重点研发高速列车、中转列车、城际和城市快捷轨道车辆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在智能制造装备方面,重点推进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智能控制系统、关键基础零部件、高档数控机床与智能专用装备,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

    “以重大专项为依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将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下一个5年的重点任务。建立数字化装备开发的技术平台、突破装备数字化共性关键技术、提升装备技术水平同样将成为下一步装备制造业调结构的重要举措。”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国家信息化咨询委员会委员朱森第表示。

    “‘十二五’期间,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是‘调整转型、创新升级’,目标是‘推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重大技术装备处处长杨栓昌表示。

    据了解,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实施以来,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前列。

    2006-2010年,我国装备工业增加值增长超过25%。2010年前11个月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总体增长21%,实现业务收入13万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利润总额超过9千亿元,全行业销售利润率为7.18%;实现出口1.4万亿元,同比增长30%。

更多装备制造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装备制造业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