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近期为何“卖奶难” 折射了中国奶业发展哪些问题

近期为何“卖奶难” 折射了中国奶业发展哪些问题

2015-01-01 09:50:56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2014年下半年以来,在国际奶价走跌、国内乳品消费不振等因素直接推动下,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卖奶难现象,“倒奶”“杀牛”时有发生。看着奶农把白花花的鲜奶倒在地上,或是把昔日高价买来、辛苦喂养的奶牛不计成本转手卖出,甚至无奈宰杀,着实让人心痛。

  奶价有涨有跌本属正常的市场现象,奶牛或买或屠也是奶农的自主行为,但如果每隔几年就出现价格大幅涨跌的“过山车”现象,每隔一段时间奶荒和杀牛在奶业领域不断交替上演,那么这样的市场就不太正常了。

卖奶难”折射了中国奶业发展哪些问题

  对不少人来说,媒体对上一轮“奶荒”的报道似乎刚过去没多久,市场上又出现奶源过剩现象。由于“卖奶难”,养殖户倒奶、卖牛的情况时有发生。近期为何“卖奶难”?奶荒、奶剩为何频繁交替发生?“卖奶难”折射了中国奶业发展面临的哪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协会。

  为何“卖奶难”?

  进口奶粉激增,乳制品消费市场低迷

  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近期全国生鲜乳价格持续下降,2015年1月第一周全国主产省生鲜乳价格为3.67元/公斤,同比下降12.4%。一些乳品加工企业限收停收生鲜乳,国内部分地区发生“卖奶难”问题。更多相关奶业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牛奶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专家分析,近期造成“卖奶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首先,国际奶粉价格持续走低,进口奶粉激增。据介绍,2014年以来一吨进口奶粉到岸价比1吨国产奶粉低1万元左右,乳品企业转向更多使用进口奶粉作为加工原料,减少了对国内生鲜乳的使用。2014年1月—11月,我国进口奶粉88.4万吨,同比增长20.2%,奶粉进口快速增长,加上2014年国内生鲜乳产量增长5.2%,造成近期奶源相对过剩。

  其次,近期我国乳制品消费市场低迷,增长缓慢。2014年1月—10月乳制品总产量2198.8万吨,同比下降0.04%;其中液态奶1993.1万吨,同比仅增长0.72%。消费增长缓慢甚至下降,导致原料奶出路不畅,乳品企业不愿意敞开收购。

  据预计,受乳品企业库存奶粉较多、乳制品消费增速下降以及国际市场预期增产降价等因素影响,乳品企业收购生鲜乳的积极性仍不高,养殖小区和散养户仍将面临较大压力。

  针对“卖奶难”现象,农业部已于1月7日下发《关于协调处理卖奶难稳定奶业生产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地方农牧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协调处理“卖奶难”,确保奶农利益、稳定奶业生产;并派出督导组赴河北、山东、山西等奶业主产省检查指导。

  奶业为何起伏波动?

  养殖和加工脱节,奶农处于弱势地位

  近年来,我国奶源生产出现奶荒、奶剩交替发生现象。2013年和2014年先后经历了奶源紧张、乳品企业争抢奶源、抬高奶价和奶源过剩、乳品企业压级压价、拒收限收的波动。奶业生产的波动起伏,既有进口奶粉冲击的影响,也有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作用。

  专家表示,我国乳制品供应国际关联度较高,国内生产受国际乳制品价格和进口数量影响较大。2008年—2013年,我国进口乳制品从35万吨增至159万吨,年均增长35%,特别是进口奶粉从10.1万吨增至85.4万吨,年均增长53%,奶源自给率从95%降至78%。价格方面,在国际市场价格上涨时,我国奶业发展平稳,而国际市场价格下跌就会波及国内生产。

  更重要的是,乳品企业和奶农利益机制没理顺。世界其他奶业发达国家大都实行养、加、销一体化经营,养殖、加工、销售各环节利润分配较为合理,因此养殖数量和产量也比较稳定。但我国奶业先天不足,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脱节,一体化经营的企业数量不多,乳品企业只管加工,掌控生鲜乳的收购权和定价权,奶农只养牛,处于弱势地位,乳企往往在奶少时抢奶、奶多时限收拒收,多年来已形成奶业发展的一个怪圈。

  此外,奶业生产受消费、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年度间有一定的波动。2013年全国牛奶产量为3649万吨,同比下降5.7%。预计2014年牛奶产量3838万吨,同比增加5.2%。这些都对市场供给和价格产生一定影响。

  以后怎么办?

  养殖、加工和消费全方位升级

  专家认为,奶业是一个产业链长、涉及面广、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奶业发展不仅是养殖环节生产和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而且是养殖、加工和消费整个产业链全方位的升级。从目前来看,养殖环节经过整顿和振兴,生鲜乳生产和质量安全水平已有质的提升。但加工和消费环节并没有实现同步转型升级,对养殖业进一步发展已形成严重制约,对奶业整体转型升级形成了“短板效应”,这也是当前奶牛养殖面临困境的根本原因。

  专家建议,在生产环节方面,应从四个方面着手:引导养殖小区向规模牧场转型;积极扶持奶牛大户、联户经营、家庭牧场等经营主体,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既要巩固和发展北方优势产区,又要推动南方奶业发展,缓解北奶南运的矛盾;调整品种结构。

  在加工环节方面,首先要优化产品结构。目前,我国液态奶中常温奶约占70%,低温奶仅占30%。这种不合理的产品结构既降低了消费者福利,又为进口奶粉大量增加创造了条件。要逐步改变这种不合理的产品结构,提高巴氏奶、酸奶等低温奶和以湿法工艺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市场份额。其次是企业布局和奶源相配套,提高产品质量。

  消费环节可从两方面入手,一要提高乳制品消费量。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城镇居民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从2007年的23.5公斤下降至2013年的18公斤,农村居民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仅从3.5公斤上升至5.29公斤。目前,我国人均奶类占有量不到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1/2、世界平均水平的1/3,还有很大增长空间。二要培养科学饮奶的习惯,广大消费者还没有养成鲜奶鲜饮的消费习惯,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仍以消费奶粉和常温奶为主,必须逐步扭转这种不科学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

  对于进口奶粉的冲击,专家建议要加强对进口乳制品的管理,严格落实液态奶标识制度。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液态奶标“鲜”、标“纯”和标“复原乳”的规定,规范液态奶生产经营市场。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