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众多开发商及个别地方政府仍对囤地禁令视而不见

众多开发商及个别地方政府仍对囤地禁令视而不见

2015-01-01 15:34:10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一平方米8万元至10万元,这是上海南京西路的协和城“2068号公馆”近期开盘后一度开出的均价。该项目于1992年首次拿地,仅二期项目就“在建”了20多年。年报显示,开发商中国地产在2010年后曾三度推迟了竣工时间。据上海中原物业顾问研究员刘光富介绍,上海协和城项目首次拿地的1992年前后,周边区域的居民住宅报价还不到千元。按照开发商如今开出的最高价,单价涨了约100倍。

众多开发商及个别地方政府仍对囤地禁令视而不见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透露的不作为行为核查问责情况显示,截至8月底,各地2015年已处置闲置土地31.25万亩。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曾经的“地王”、知名开发商都曾存在囤地行为,一些省份清查出的闲置土地逾十万亩。楼市调整期低价拿地、囤地惜售背后,是开发商暴利和高房价。

  在北京,曾经的“地王”也存在“囤而缓建”的情况。2011年北京单价最高的“地王”地块——崇文门菜市场地块,拍卖时经历多家房企33轮竞价,按出让价,楼面地价达4.3万一平方米。到了2014年年末,该地块仍无建成的地面建筑,目前仍在建设中。记者从多家地产中介了解到,近4年来,该地块周边的商住楼租金就涨了近30%。

  “仅海南省,2014年就清查出闲置土地13.92万亩。”海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陈健春说,涉及囤地开发商包括华润、中信泰富、鲁能和中远等,仅12家知名房企闲置土地就有4.47万亩,时间最长的达20多年,其间一些地块周边房价至少翻了一倍多。

  “很多楼盘不是拿完地就开建,能拖则拖是‘潜规则’。”上海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嘉等市场人士说。据了解,不少房企拿地后,往往根据楼市行情或有可能的政策判断房价走势,再确定开盘时间。“一旦楼市回暖就加紧开盘,如果赶上房价低迷盘整时期,就以种种理由囤地。”

  据房地产行业市场深度分析数据显示,囤地最终都要由消费者埋单:2008年1月,知名房企和记黄埔取得上海嘉定南翔地块时,楼板价不足每平方米3000元。从拿地到开工超过3年,2013年9月首次开盘时,毛坯房均价达3.1万元,超过土地成本10多倍。

  同时,囤地还带来住宅产权缩水,侵害消费者权益。北京市住建委网站披露的数据显示,位于通州区宋庄镇的鲁能“格拉斯小镇”项目拿地10多年目前仍在开发销售。据销售人员透露,按2005年前就已拿地计算,京郊一些正销售规划中的住房产权或已缩水10年,“买房者还没住产权就先缩水”。

  业内人士表示,囤地还不止是开发商暴利的简单问题:假如一座城市一年计划供地10000亩,但有20%批而未用,供应的土地没有建成房子就可能带来住宅供应混乱,供需被人为扭曲,形成地价攀升、房价走高的循环。

  1999年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两年不开发的土地逾期无偿收回。根据国土资源部2012年修订《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开发商原因造成的闲置土地,未动工开发满一年的,按土地价款的20%征缴土地闲置费;未动工开发满两年的,无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业内人士表示,国家及各省市几乎年年下发通知、文件,明确要求整治土地闲置中“囤地惜售”现象。2015年9月,河北省住建厅、国土资源厅就联合印发通知,要求严厉打击京郊等热点区域房地产企业“囤地炒地”。

  道道“严令”为何管不住囤地抬价?记者调查发现,开发商通过部分开发、先开工再改规划、操纵审批程序等种种方式实现囤地。

  上市房企华夏幸福的一家施工公司负责人坦言,由于现有规定很笼统,开发方极易拖进度。“拿到1万平方米的地,几年只开发1000平方米,停停建建算不算囤地?如果算,就改规划故意超标,总需要时间修改。”还有部分企业干脆先开工建楼再改规划,对外宣称“回购烂尾楼项目”规避囤地之嫌。

  一家主要在中部开发项目的上海房企负责人说,具体操作中,个别企业故意虚报预售价格,一旦申报价明显高于市场成交均价,被房管部门暂停预售程序,就可宣称由于宏观调控、报价过高未拿到预售证,变相操纵审批程序拖延开发。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土地收入对囤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国土资源部门现已查明,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土地收入,拿‘政府原因’作为拖延开发的挡箭牌。”陈健春说。据统计,海南全省宣称因政府原因造成闲置的土地,占闲置土地总面积的74%。“应无偿收回的,一些地方仅以征收闲置费了事;应有偿收回的,仅以简单的延长开发期限了结。”

  此外,囤地中还存在部分官员的个人腐败现象。比如,已被提起公诉的湖南衡阳国土局副局长谢双喜“窝案”中,纪检部门就指控其参与囤地、圈地和违规变更规划,以权谋利,违法违规倒卖土地。

  多地国土监管部门表示,由于巨大的利益诱惑和招商引资需求,众多开发商及个别基层地方政府仍对囤地禁令视而不见,应重点推进土地闲置清理,一宗一宗解决“囤地”违规现象。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年底前,对各省(区、市)尚未处置完毕的闲置土地,按面积收回或扣减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更多地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地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地热门推荐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