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候条件的不断恶劣,飞机晚点成为了再正常不过的事情,2017年马上到来,民航业出台了一系列新规,下面就来看下明年坐飞机新规吧。
自2017年1月1日起,多个民航业新规都将正式施行,包括备受关注的《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航班正常管理规定》、《2017年航班正常考核指标和限制措施》……新规落地后,旅客在登机、安检、延误处置等环节都将面临不少改变:乘坐部分国内航班可刷身份证登机;安检不允许旅客拍照、摄像;因天气、突发事件等原因延误,食宿费用旅客自理等。
2017年1月1日起,因天气、突发事件、空中交通管制、安检以及旅客等非承运人原因,造成航班在始发地出港延误或者取消,承运人应当协助旅客安排餐食和住宿,费用由旅客自理。
由于机务维护、航班调配、机组等承运人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在始发地出港延误或者取消;在经停地延误或者取消;航班发生备降这三种情况承运人应当向旅客提供餐食或者住宿等服务。
在发生机上延误后,承运人应当每30分钟向旅客通告延误原因、预计延误时间等航班动态信息;机上延误超过2小时(含)的,应当为机上旅客提供饮用水和食品;机上延误超过3个小时(含)且无明确起飞时间的,承运人应当在不违反航空安全、安全保卫规定的情况下,安排旅客下飞机等待。
《航班正常管理规定》特别指出,机上延误期间,在不影响航空安全的前提下,承运人应当保证盥洗设备的正常使用。
对于航班延误原因的调查将由民航局运行监控中心负责调查与确认,并在5个工作日内给出确认结果。
11月,有媒体报道引述国际航协北亚区副总裁、中国首席代表张保建的观点称,2017年1月1日起,根据国内的相关政策,已经正式允许中国机场实行“一证通关”。“一证通关”是指乘客凭借有效身份证件,就可以顺利实现通关。
“‘一证通关’在航空领域的全面推开,还需较长时间,虽然技术上难度不大,只需在验证设备上加装一个软件,但后续配套服务还要下大功夫。”民航专家綦琦告诉中新网记者,此举是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推出的便捷出行项目之一,而无纸化登机牌早已用于实践,旅客仅凭有效身份证件和手机值机的二维码,就可完成登机。
记者注意到,相比乘坐高铁的刷身份证、甚至刷脸进站,航空业的便捷化通关步伐似乎慢了一些。
“高铁与飞机,在安全级别上就存在差异。”綦琦解释称,另外航空业“一证通关”的后续配套依然不成熟,比如无纸化通关后,反而给需要公务报销的旅客带来不便;托运行李的纸质凭证,也要贴在纸质登机牌上。
民航专家张起淮此前也提醒,此举减少的只是换登机牌的步骤,后边的安检是肯定不能省的。更多最新航天航空行业市场分析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航天航空行业专项调研及投资价值预测报告》。
10月28日 ,中国民航局发布《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在民航安检工作特殊情况处置的章节中,提出14种违规情形应当报告公安机关。
具体包括,使用伪造、变造的乘机身份证件或者乘机凭证的;冒用他人乘机身份证件或者乘机凭证的;伪报品名运输或者在航空货物中夹带危险品、违禁品、管制物品的;对民航安检工作现场及民航安检工作进行拍照、摄像,经民航安检机构警示拒不改正的等等。
针对上述违规情形,民航安检机构未按要求采取特殊情况处置措施的,根据规定,将由民航行政机关责令民航安检机构设立单位限期改正,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还要求,对禁止旅客随身携带但可以托运的物品,民航安检机构应当告知旅客可作为行李托运、自行处置或者暂存处理。
对于旅客提出需要暂存的物品,民用运输机场管理机构应当为其提供暂存服务。暂存物品的存放期限不超过30天。民用运输机场管理机构应当提供条件,保管或处理旅客在民航安检工作中暂存、自弃、遗留的物品。
此外,民航局在总结近两年来航班延误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和公布了《2017年航班正常考核指标和限制措施》,要求自2017年1月1日起实施。
对航空公司、机场、空管部门三个主要生产运营单位,分别提出了航班正常考核指标和限制措施。 在航空公司方面,该考核指标和限制措施设定了三种不同处罚标准:一是,旅客吞吐量2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当月国内离港航班正常率排名后3位、航班正常率低于50%(不含),且国内航空公司自身原因占比最高的航班,自通报后(不含当月)的第二个月起取消该航班时刻。
二是,航空公司由于自身原因导致的不正常航班数占当月计划航班数比例高于8%(含)且排名后三位的,自通报之日起连续3个月停止受理该航空公司客运加班、包机和新增航线航班申请。
三是,航空公司当月到港航班正常率低于60%(不含)且排名后3位的,予以通报批评。
在机场方面,对放行率不达标的机场实施梯度处罚;在空管方面,由于空管原因(含流量)导致的不正常航班数占当月计划航班数比例高于8%(含)的,予以通报批评。此前,这一比例为9%。
更多航空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航空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