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我国的机场不但数量有限,而且建设规模小,后受私旅客占比逐年上升,航空行业开始呈现供需改善的趋势。截止2018年我国国内航班量为15471、12131班。以下是航空市场现状分析。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状况好转等因素驱动,世界民航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中国是世界民航发展的主动参与者、共同见证者、积极推动者,为世界航空运输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中国仍将是全球发展最快的航空市场之一,市场规模将持续增加,“买全球,卖全球”将为航空市场拓展提供有力支撑。航空市场分析,消费群体将持续扩大,未来几年中国公民出境人数将持续增长,巨大的消费群体将为航空市场拓展奠定坚实基础。
2016年,我国境内机场主要生产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亿人次,完成10163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1%。航空市场现状分析,国内航线完成9140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完成2764.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4%);国际航线首次突破1亿人次,完成1023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3%。
2017年Q3开始,航空业的供需关系的同比恶化程度明显进入收窄通道。12月中旬,部分受益春运效应外溢,行业整体的价格公历同比表现已经出现了转负为正的现象。这种表现在春节前移的放大效应下,一直维持了整个1月。真正引起市场重视的是民航局每年公布的春节7天航空运输情况。2017年春节7天,国内航空公司运送旅客984万人次,同比增长15.1%,执行航班8万余班,同比增长11.9%,客座率达到83%。2016年春节7天,国内航空公司运送旅客人次同比增长3%,执行航班同比增长6.9%。相比去年春节7天低预期的增速,今年春节民航运输不仅大幅改善而且超过预期。
2018年,我国夏秋航季时刻总量供给继续严控:2018年夏秋航季计划日均整体、国内航班量为15471、12131班,同比+5.7%、5.5%,增速较17年夏秋季分别下降2pts、2.7pts。此前市场对于供给总量控制存在一定质疑。
航空市场现状分析,主要考虑到17/18冬春航季内航内线航班量同比+8.2%,增速并未明显下滑,其背后主要原因是冬春航季航班量与夏秋航季接近(航企新航线、时刻的申请主要在夏秋航季),冬春季航班量难以出现大幅调整,而实际17/18冬春航季国内航班量环比下降了1.7%,下降幅度为近年最大。此次,3月25日开始执行的夏秋航班计划内航内线航班量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明显放缓,也进一步打消了市场前期的疑虑。
目前,我国航空行业尚处于行业的成长期,呈四大航寡头垄断格局,市场准入门槛较高。从收入构成来看,分为客运和货运收入,其中客运收入占比较高,是影响航空公司业绩的主要因素。相较于美国,我国的民航业集中度较高,垄断性较强,当行业景气向上时,航空公司能够获得稳定持续的盈利。随我国人均消费水平的持续提高,市场现存航空公司将主要受益于行业增长。
总的来说,我国航空市场是被称之为“增长最快也是最有活力的市场”,市场总体需求也一直保持上行,行业供给端增速会愈加收紧。航空维修业也已建立起了由航空器机体定检、发动机翻修以及相关部附件维修组成的较为完整的维修产业链。以上便是航空市场现状分析所有内容了。
更多航空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航空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