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医药报告 >> 互联网医疗 >> 2025年互联网医疗精选报告报告

精选报告

2025年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現狀分析:建立多層次複合型定價機制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際網路醫療作為一種新興的醫療服務模式,在2025年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數據顯示,我國網際網路醫療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開始探索線上醫療服務的收費模式。本文通過對我國網際網路醫療收費現狀的分析,探討了當前的收費模式,並對未來的發展趨勢提出了建議。

  一、網際網路醫療收費現狀概述

  《十五五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網際網路醫療依託網際網路技術,整合醫療資源,提供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2023年9月至10月,對全國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內依託實體醫療機構建立的網際網路醫院醫療服務收費情況進行了線上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收費主要依據諮詢形式、醫院等級和醫生職級。其中,78.4%的醫院在線複診費用在10元及以下/例,不同級別醫院不同職級醫生的圖文、語音、視頻健康諮詢費用均以20元以下為主,44.4%的醫院支持醫保在線支付。

  二、網際網路醫療收費依據分析

  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收費標準通常根據諮詢形式(包括圖文諮詢、語音諮詢等)、醫生職級、醫院級別等因素來確定。調查結果顯示,諮詢形式、醫院等級和醫生職級是網際網路醫院運營過程中排名前三位的收費依據,分別占比61.1%、53.7%和48.1%。不同等級和地區的網際網路醫院在收費依據上並無顯著差異,表明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收費在不同地區和等級的醫院中具有一定的統一性。

  三、網際網路醫療收費模式探討

  (一)網際網路醫療在線複診收費模式

  在線複診是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收費模式受到廣泛關注。調查發現,41家開展在線複診的網際網路醫院中,31.7%的醫院不收取複診費,34.1%的醫院收費在5~10元/例。三級醫院複診業務收費標準集中在5~10元/例,占比40.6%;二級及以下醫院複診業務收費不超過50元/例,55.6%的醫院不收取複診費。東部地區的網際網路醫院複診收費集中在11~50元/例,占比77.8%;中部地區的網際網路醫院複診收費不超過10元/例,36.0%的醫院不收取複診費;西部地區的網際網路醫院複診收費不超過4元/例,57.1%的醫院不收取複診費。不同地區網際網路醫院的在線複診收費差異顯著,東部地區收費相對較高,而中部和西部地區收費較低。

  (二)網際網路醫療健康諮詢收費模式

  網際網路醫院提供的健康諮詢服務形式多樣,包括圖文諮詢、電話或語音諮詢、視頻問診等。調查結果顯示,圖文諮詢是網際網路醫院中最常見的服務形式,占比94.3%;其次是視頻問診,占比65.7%;電話或語音諮詢形式最少,占比54.3%。在收費方面,不同職級醫生的圖文健康諮詢收費以20元以下/例為主,占比超過80%。語音諮詢和視頻諮詢的收費也主要集中在20元以下,但存在部分醫院收費在100元以上的情況。

  四、網際網路醫療醫保在線支付現狀

  醫保在線支付是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提高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和患者滿意度具有重要意義。調查發現,54家網際網路醫院中,44.4%的醫院支持醫保在線支付。從醫院等級來看,三級醫院和二級及以下醫院支持醫保在線支付的比例分別為33.3%和73.3%;從地區劃分來看,東部地區醫保在線支付支持率最高,占比80.0%;中部地區支持率最低,占比20.0%。不同等級和地區的網際網路醫院在醫保在線支付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東部地區支持率較高,而中部地區支持率較低。

  五、網際網路醫療收費模式改進建議

  (一)建立多層次複合型定價機制

  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收費模式應根據服務類型和患者需求進行差異化定價。對於在線複診等基礎業務,應考慮患者的支付能力,側重發揮網際網路醫療的普惠性和公益性,通過政府財政補貼、醫院補貼等方式進行資金支持,保持較低的定價。對於健康諮詢等個性化增值服務,可設置訂閱制、打包付費制、家庭醫生簽約制等多種收費策略,滿足不同群體的高層次需求。同時,應結合實際工作量和服務質量對參與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醫生進行合理的收入分配和激勵,肯定醫生的專業價值,提高醫生的參與積極性。

  (二)健全網際網路醫療收費監管機制

  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監管是保障患者權益、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重要環節。首先,應加強資質審核,確保參與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醫療團隊成員具備專業能力,診療活動與執業範圍一致,並經過統一的教育和培訓。其次,地方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牽頭開展系統的定價研究,結合當地人口年齡結構、人口密度與撫養比等指標,測算居民網際網路醫療服務需求,參考當地居民人均收支情況、基本醫療保險情況等指標,評估居民的實際支付能力,制定科學的定價模型。同時,應充分梳理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關鍵要素和參與主體,開展成本測算,綜合考慮網際網路醫院基礎設施建設及運行維護成本、醫務人員勞動成本等。此外,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建立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價格信息監測和發布制度,公示收費項目和價格,使收費標準公開透明,保障患者的知情權。最後,應密切關注國家衛生政策和區域衛生規劃的動態變化,及時對屬地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政策進行靈活調整,同時建立安全管理投訴平台,引入聽證會機制等,強化社會參與,發揮社會公眾的力量,對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收費進行監督和評價。

  (三)推進網際網路醫療醫保在線支付

  目前,網際網路醫療醫保在線支付尚未普及,不同地區網際網路醫院的醫保在線支付情況存在差異。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現狀分析指出,為促進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廣泛應用,應加快推進網際網路醫療醫保在線支付,強化各地區均衡發展。一方面,各地主管部門應完善網際網路醫療醫保報銷政策,確定醫保報銷範圍,實施更多元的複合式支付方式,鼓勵患者參與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另一方面,應藉助信息化手段在網際網路診療服務過程中進行動態監管,防止因醫保報銷引起的強制消費、醫療資源濫用、過度醫療等醫療亂象的發生,對不合理、不合規的醫保報銷項目及時調整,既保障患者合法權益,又保障醫保基金的安全。

  六、總結

  網際網路醫療作為醫療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其收費模式的合理性直接關係到醫療服務的可持續發展。本文通過對我國網際網路醫療收費現狀的分析,探討了當前的收費模式,並對未來的發展趨勢提出了建議。建立多層次複合型定價機制、健全收費監管機制以及推進醫保在線支付,是促進網際網路醫療服務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政策的支持,網際網路醫療有望為更多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

2025年網際網路醫療行業趨勢分析:網際網路技術為醫療服務領域帶來諸多創新

  在數位化浪潮的推動下,網際網路醫療近年來取得了飛速發展。其藉助先進的網際網路技術,為醫療服務領域帶來了諸多創新,不僅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用戶數量也呈現出迅猛增長的態勢。然而,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一系列經濟問題逐漸浮出水面,這些問題對網際網路醫療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挑戰。本文將深入剖析網際網路醫療的現狀、面臨的經濟問題,並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

2025年網際網路醫療行業趨勢分析:網際網路技術為醫療服務領域帶來諸多創新

  一、網際網路醫療蓬勃發展的現狀

  自 2018 年起,相關部門陸續發布文件,為網際網路醫療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明確了服務領域。在此推動下,網際網路醫療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截至2023年6月,全國已審批設置 1700 余家網際網路醫院,2016 - 2023年,網際網路醫院數量從17家激增至超3000 家。

  網際網路醫療為患者和醫療工作者帶來了諸多便利。患者可通過視頻、語音或文字遠程諮詢醫生,實現線上問診,減少了前往醫院的時間和交通成本,尤其為偏遠地區或行動不便的患者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醫生能遠程開具電子處方,患者可通過合作藥房或郵寄獲取藥品,同時醫療機構間可共享醫療數據,方便患者轉診和連續治療。此外,網際網路醫療還能通過可穿戴設備遠程監測患者健康狀況,利用大數據分析提供精準診斷和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幫助患者改善健康水平。

  二、網際網路醫療情境下的經濟關係

  網際網路醫療市場規模持續擴張。2022 年中國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市場規模達 3099 億元,同比增長 39%。截至 2024 年 12 月,中國網際網路醫療用戶規模已達 4.18 億人,占網民整體的 37.7%。預計 2025 年網際網路醫院市場規模將突破 1.8 萬億元,2030 年有望達到 2.5 萬億元。網際網路醫療通過遠程問診等方式提高了醫療服務效率,優化了醫療資源配置,推動了醫療行業數位化轉型。

  但與此同時,網際網路醫療也面臨一些經濟問題。例如收費不透明,有時損害患者經濟利益;技術更新快,企業需持續投入大量資金用於技術研發和更新,技術成本較高。這些因素共同影響著網際網路醫療的經濟效益和服務質量。

  三、網際網路醫療經營管理中凸顯的經濟問題

  (一)醫保支付機制存短板

  相關部門雖已出台政策促進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接入醫保支付系統,但由於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提供者多樣、內容複雜,在實際操作中,責任認定和費用結算存在困難,這影響了患者選擇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意願。

  (二)統一管理標準缺失

  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在服務質量控制、醫師資格認證、新興技術應用等方面缺乏統一標準。不同平台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影響患者信任和經濟效益。醫生資質認證過程複雜,存在管理難題。且由於缺乏統一診斷標準和數據互認規則,不同平台診斷結果差異大。技術更新快,增加企業運營成本,加劇行業技術差距和管理混亂。

  (三)績效激勵評價機制不完善

  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缺乏有效的成本補償機制,醫療機構和醫生開展線上診療業務動力不足。遠程醫療服務人員激勵措施不足,現有激勵手段缺乏針對性和多樣性,不同級別醫生激勵差距明顯。同時,許多醫療機構技術平台建設不完善,限制了激勵評價機制的執行。此外,針對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專業培訓不足,影響醫生參與積極性。

  四、應對網際網路醫療經濟問題的策略

  (一)構建完善的醫保支付制度

  政府應加強醫療保障體系建設,逐步將符合條件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納入醫保支付體系,建立合理費用分攤機制,提升醫療資源使用效率。制定適應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特點的財政補償政策,簡化審批程序。各級醫保部門要制定科學預算控制指標,完善服務協議,調整醫保信息系統,簡化結算流程。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服務的監管,對違規行為依法處理。

  (二)建立統一的行業規範

  政府應指導網際網路醫療參與者規範行業標準,建立涵蓋醫療服務質量、數據保護、信息交流等多維度的標準體系框架。出台管理規章,規範診療行為,明確監管範圍,細化准入條件。在價格項目管理上分類指導醫療機構測算成本。網際網路醫療單位要採用全國醫院信息化建設標準,實現數據接口標準化,推廣 「一碼通用」 和 「多碼融合」,提升醫療服務便捷性。

  (三)完善激勵機制與績效考核體系

  平台和醫療機構可提升在線診療費用標準,建立公平合理收費體系,根據醫生資質、經驗和服務質量制定差異化價格策略。共同開發績效激勵評價體系,實施績效激勵計劃,為醫生提供額外績效獎勵。定期組織培訓和研討會,提升醫療工作者對網際網路醫療的認識和技能,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構建高效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體系。

  總結

  網際網路醫療在2025年展現出規模持續擴張的趨勢,但在發展過程中,醫保支付機制不完善、缺乏統一管理標準以及績效激勵評價機制不健全等經濟問題較為突出。通過制定完善的醫保支付制度、建立統一的行業標準以及構建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績效考核體系等措施,能夠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推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服務效率,保障各方經濟利益,使其在現代醫療服務體系中充分發揮潛力與作用。

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醫療市場規模增長37.98% 移動醫療增長44.7%

  網際網路醫療,是網際網路在醫療行業的新應用,談到網際網路醫療未來的發展,無論是企業方,以及從事行業研究的第三方都是十分看好的。2014-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醫療市場規模數據分析如下。

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醫療市場規模增長37.98% 移動醫療增長44.7%

  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網際網路醫療進入啟動期,中國網際網路醫療市場規模達114億元。

  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的首部網際網路醫療藍皮書《中國網際網路醫療發展報告(2016)》顯示,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醫療市場規模達157.3億元,較2014年增長37.98%,其中移動醫療市場規模達42.7億元,增長率為44.7%。

  「高增長背後的深層次原因主要是傳統醫療服務無法有效滿足廣大患者乃至醫生的需求及存在需求對接問題,這些問題通過網際網路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藍皮書指出,2015年我國網際網路醫療得到了極大發展,規模不斷增長,模式不斷創新,在醫療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也日益擴大。

  藍皮書指出,診前環節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使用率最高——在線醫療保健信息查詢、在線預約掛號和在線諮詢問診應用總使用率為25.3%;醫藥電商使用率占網民的4.6%;而在慢病管理、預約體檢、健康保健等O2O醫療健康領域,使用率都低於1%。

  數據也顯示,2015年移動醫療用戶規模約為1.38億人,相較於前一年的0.72億人增加了近一倍。雖然移動醫療市場備受關注,但仍有近八成的用戶從未使用過移動醫療相關產品。

个性定制报告需求

个性定制

小提示:勾选提交定制
勾选要了解的互联网医疗报告定制需求 X
可研报告

互联网医疗精选报告报告栏目为您提供互联网医疗精选报告、互联网医疗精选报告报告,您可以点击免费查看具体互联网医疗精选报告报告摘要及目录,感谢您查看中国报告大厅互联网医疗精选报告报告栏目。中国报告大厅有着十年的行业分析及市场研究经验,买报告上报告大厅。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